印象当中有一次和孟国泰老师聊天,他给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说:“我们做课改,就是先打枪,后瞄准!”从正常逻辑来看,我们往往都是先瞄准,后打枪。长时间的瞄准,为的就是最终的正中靶心。但行思坐想你就会发现:有的事情需要我们先瞄准,后打枪;但有的事情,还真需要先打枪,后瞄准。比如朱元璋,他就是先打枪,后瞄准的典型范例。他一开始只想吃饱饭,后来才在当和尚,当兵的“乱打枪”的过程中逐渐确定了新的靶心——当皇帝。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意思就是说:一个秀才,要做大事的时候,他会思前想后考虑很久,觉得这个需要准备,那个需要准备,当把这些事情准备好了之后,中间忽然又发现还有不具备的条件,于是永远没有那个敢先动起来的想法,最终坐失良机。
作为一名文人,我自认为自己稍微懂点笔墨。曾经骄傲于自己不是鲁莽之人,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客观讲,我做事比较细致,能有条不紊,因而成功率高,大家也认可我有能力。但反思我的所作所为和成就,我突然发现我的荣誉仅仅停留在举办活动,参加比赛等小事情方面,大事方面从未有过突破,因为我总习惯于要把所有事情精细化的规划好再行动。
听完孟老师的话,我猛然醒悟:但凡做大事者,都是在“做中学”。我们不是神仙,顶多能有远见,但不可能预测未来的所有问题。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打枪,后瞄准。在打枪的实践中逐渐掌握开枪的技巧,磨练出用枪的手感,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学会解决新的问题,这才是做大事的心态和思维。
郭龙飞简介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师从陕西师大著名教授宋永成。现任介休十中任历史教师兼年级副主任。曾荣获晋中市高中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晋中市基础教育“三优工程”优秀案例一等奖,介休市模范教师,主持了一项山西省课题。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