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武隆追记
视频/韵雅/大连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2023年8月的一天,我随同家人第一次去了重庆武隆,游玩了芙蓉江和芙蓉洞。下午时分,我们直奔仙女山,赶在晚上7点观看《印象武隆》的演出。虽然山下闷热难耐,但一到仙女山,顿觉凉爽了许多。
夜幕低垂峡谷间,
灯光璀璨映山川。
号子声声穿云雾,
乌江纤夫展雄篇。
远山神秘近山奇,
观众演员共此时。
巴渝文化今犹在,
千古风情画中诗。
这场一个多小时的实景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演出巧妙地利用了桃园大峡谷天然形成的“U”形山谷作为舞台背景,灯光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氛围。尤其是那响彻山谷的川江号子,仿佛穿越时空,将古代船工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气与智慧生动地展现出来。
演员们的表演细节更是令人难忘:
川江号子:演员们身着古朴的服装,手持长篙,仿佛真的在湍急的江水中奋力前行。他们用嘶哑而有力的声音唱出号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次挥动长篙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让人感受到那份与自然抗争的坚韧精神。不时有演员走进观众之中,邀请我们一起喊号子,那种团结一致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乌江纤夫:情景再现中的乌江纤夫们,背着沉重的绳索,身体前倾,一步步艰难地攀爬在陡峭的山坡上。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汗水,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不屈。每当他们齐声喊出号子,那种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力量感扑面而来,让人为之动容。有时,演员们会走下舞台,来到观众中间,展示如何扛起沉重的纤绳,并邀请一些观众上台体验,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纤夫们的辛苦与坚韧。
民俗舞蹈:演出中还穿插了各种民俗舞蹈,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芦笙舞等。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舞姿轻盈而富有节奏感。他们在舞台上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有时,演员们会邀请观众上台一起跳舞,手把手教大家基本的舞步,让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现场的欢乐气氛,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巴渝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演员们深情投入的表演,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近距离互动,增强了观赏体验的真实感。无论是古老的巴渝文化还是现代的舞台技术,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印象武隆》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巴渝地区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机会。
通过这样一场演出,更多人得以了解并欣赏到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如今日天津微友主播韵雅传来的《秋之印象武隆》的视频和她所写的诗句所述,“巴渝文化今犹在,千古风情画中诗”,这场演出正是将这份千年传承的文化活生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直到今天,我仍然被故事情节和现场的场景及众多演员的深情投入所感染,那些美好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如果您有机会访问重庆,观看《印象武隆》无疑会成为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