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小说《多情的土地》
文/谢云峰(江西)
第四章 大有作为
第三节 恢复高考
毛主席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及以他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广大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全国一片欢腾。
粉碎“四人帮”以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继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志,拔正纠乱,迅速整顿社会秩序,坚持贯彻毛泽东思想不动摇,始终重视农业生产,落实有效的政策,确保了城市和农村的安定和繁荣,保证农村正常生产和稳步发展丰收,确保了人民的基本生水平,粮食不断增产,消灭了农村的逃荒及外出乞讨现象,家家户户都衣食无忧。
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取消了推荐工农民上大学的规定,又恢复了正常的高考制度。这真是犹如晴天霹雳,等到了工农兵优秀的可以推荐上大学的规定又落空了,又只有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高考,终于把大学的门关闭了。
“鸣、鸣、鸣!“东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苦。
“别哭了!这都是命,认命吧!想开点。”春华劝儿子说道。
“没事的,姆咪不要为我担心。我只是难过而己。"东光停止了哭声,走出了房间。
这样,东光就只有在乡情的土地上耕耘收获了。
第二年新的政策又来了,允许历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东光高兴极了,除正常完成生产队的劳动生产任务的同时,坚持利用时间认真复习功课,迎接大学入学考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一切都准备妥当。正当准备参加高考时,由于雨淋日晒,长期沉漫在水田中插秧栽禾,头顶上又日光暴晒,终于力不从心,患上了急性肝炎病,又失去了高考的机会……
东光只得含痛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的传染病房。他整天泪水洗面,悲痛不止。真是祸不单行。这下好了,既不能上学,又不能劳动,在养病中熬过。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东光自言自语道。
“别抱怨!什么都不要想,先把病治好,再把身体养好。总会有办法的。"春华安慰儿子说。
好在碰到一个好医生,半年多治好出院了。但两年内不能下水、劳动和喝酒,多吃糖和猪肝,并要按时服中药,病才会彻底地好。有诗为证:
英明领袖开航舵,承继伟人除四帮。
高考重回方阵乱,取消实践律规狂。
许多骄子前程毁,无数才能梦昧亡。
遗志永遵红色保,泽东思想尽传光。
(未完待续)
纪实性小说《多情的土地》
作者:谢云峰(江西)
第四章 大有作为
第四节 离别
东光病癒以后,回到了小山村,每天只能养病,不能参加劳动。虽然大哥已迁出到县城郊区,还好弟弟都大了,也能参加队里的劳动赚男动力的工分了,吃穿都不愁,因为日举在单位上班,所以比其他家庭生活要优越一些,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老革命老干部和烈属后代的生活,一九七八年初,离休干部谢日举携爱人和五个子女全部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搬到了县城居住在安排的房屋里,过上了城市生活。
就将要离开这片多情的土地时,全家人在感情上都是难以离舍的。这片土地伴随谢日举八九代人的生活,居住了近二百年。先是由无偿耕耘到替地主种田,由政府分配田亩自耕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赚工分按劳分配,前面三种方式劳作,生活都非常贫困,只有实行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生活才有了保障,才做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生活条件才逐步好起来。
“我很小就嫁到这里来,生活了几十年,真是有点舍不得啊!"春华对全家人说。
“是啊!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这么多人,真是有感情的。一下子要离开确实有点不舍。不过不要紧,县城离这里也不算远,何况还有房子在呢!"东光回答妈妈说。
“姆咪,你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到城里享享福啦。”星光弟弟也接着说。
“走之前,我们还是看看我们劳动过的山地和田土吧!"春华向大家说。
“好的。”大家回答后,就起身朝外面走去……
第二天一早,就担着东西,离开了这个小山村,朝县城方向走去……
回想起几十年多情的土地,春华总是感慨地说:“我们一家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完全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英明领袖华主席给我们带来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定幸福生活。没有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华主席的英明决策和领导,就没有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幸福生活。"有诗为证:
遗志继承齐向前,老人尊重抚扶全。
离休干部多关照,携带妻儿尽顾迁。
告别山村城内住,参加单位事中肩。
泽东思想难忘记,既定方针永用贤。
(未完待续)
自从将土地山田和工具分给个人后,集体财产就一无所有了,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也变成乡、村和村小组了,那些干部也成了摆设了,各自去上山砍树,拣好种一些的田种点自给粮食。小山村一时釜底挖心。各家各户只管上山砍树,不管种树,好的田种粮,差的田成了荒山芒草。一涨水山洪暴发,大量山体滑坡,泥沙流失。一天晴就河流干涸。连历来用于曾春华家的泉水井也枯干了,原来时常钓鱼的小河也见底了,何谈鱼儿存活。表面上农民富裕了,都是靠祖宗留下的森林树变卖,一时增加的收入。
一直到二〇一二年,小山村还是那个小山村,房子还是一层房,路还是那条羊肠沙石路,河水还是成了干枯的溪流,井水还是不见水,农民都是靠从山顶上的细小泉水用竹竿引到屋前才有水吃用。变化的是田亩少了,大都是成荒地,山上光秃秃的,水果树也已灭绝。农民的生活来源一般都是靠外出打工赚,自己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还有家庭主妇,种点口粮和私菜,有的养点家禽。过着贫穷的生活。
想想南街村,他们自始至终按照毛主席和华主席的无产阶级路线,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哪里的人民群众已接近共产主义生活水平了。如果这个小山村也能和南街村一样执着就好了。有诗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