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昆仑冰川上放歌
——赏析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诗歌《西域行吟之六:在昆仑山冰川》
文/老悟
著名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君诗歌新作《西域行吟之六:在昆仑山冰川》是一首诗充满诗意与丰富的想象力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艺术表达。
首先,诗歌开篇“每一片飘落的雪花中/诸神,正从中间穿过”,以雪花为媒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神圣的世界。雪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成为了神祇穿梭其间的通道,赋予了这片冰川以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着,“在慕斯塔格峰/云,擦干了冰雪公主的眼泪/披上凤凰羽衣/成为高原最美的神女”这几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慕斯塔格峰的云雾、冰雪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冰雪公主的形象既美丽又哀愁,而云的温柔擦拭则让她重获新生,披上了象征吉祥和美丽的凤凰羽衣,化身为高原上最耀眼的神女。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背靠昆仑山/我知道,我的/脊梁正耸立成一座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力量感。昆仑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大的形象。诗人将自己与昆仑山融为一体,寓意着自己的精神也将如这座大山一般巍峨挺立。
“呑下一口昆仑雪/我知道,我心里/拥一片澄澈的大水”这里通过品尝昆仑雪的动作,引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宽广。昆仑雪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品质和清澈见底的心境,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世界万物的包容之心。
最后,“揽一片昆仑山巅上的云/我知道,那是一匹匹天马/抓住鬃毛,我会被/带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这几句则将诗人的想象推向了极致。她将自己揽取的云朵比作天马,这些天马不仅能够带他飞向更高的天空,更能引领她探索更加遥远和未知的世界。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无限遐想,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总的来说,《西域行吟之六:在昆仑山冰川》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诗作。它以昆仑山冰川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西域行吟之六:在昆仑山冰川》营造出的意境深远而神秘,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寒冷又神圣、既壮丽又宁静的昆仑山冰川世界。
下面,再浅析一下这首诗歌所营造出的意境和独有的语言特色:
一)关于意境营造:这首诗歌在意境营造上呈现出几个“辨识度”清晰的芳闻行吟特征:
其一是“神秘与崇高”:诗中“诸神正从中间穿过”一句,赋予了雪花以超自然的灵性,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神秘感。同时,“慕斯塔格峰”、“云擦干冰雪公主的眼泪”等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山峰的神圣与崇高地位,仿佛这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其二是“静谧与壮阔”:“背靠昆仑山/我知道,我的脊梁正耸立成一座山”,这里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暗示了昆仑山的雄伟壮观,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其三是“澄澈与高远”:“呑下一口昆仑雪/我知道,我心里拥一片澄澈的大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雪水的清澈纯净,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而“揽一片昆仑山巅上的云/我知道,那是一匹匹天马/抓住鬃毛,我会被带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故,这首诗因此有了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我以为表现如下:一是,意象丰富且独特:诗中运用了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诸神”、“冰雪公主”、“凤凰羽衣”、“天马”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二是,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律:整首诗的语言非常凝练,没有多余的修饰词藻,但每一句都饱含深情与哲理。同时,诗句之间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三是,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昆仑山冰川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贯穿全诗始终,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以教授诗人陈东林先生盛赞王芳闻的一首气势磅礴的七绝诗《昆仑女杰》,作为本文的收束:
才气纵横压昆仑,激情燃烧化冰川。
一袭蓝衣骑棕马,百座银山入诗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