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亦弦
最近,与几位修行的朋友小聚。大家推杯换盏,聊修行感悟,聊博爱之心。作为一心向佛但仅仅门外汉的我,目视朋友们恬淡的容颜,耳听高深的佛学术语,顿时心生膜拜。
最后聊到各自的日常生活,这几位忽然就像变了个人。言语之间,各有愤懑与不平事,其实就是一些家人之间的相处、朋友之间的磕碰、同事之间的竞争,纯粹的鸡毛蒜皮,归根到底就是小名小利不得满足而已。原以为学佛的人会看淡一切,没想到说起名利,眼睛顿时就全都贼亮。假如当时关了屋顶的吊灯,屋内也一定雪亮。彼时,我心暗淡了。
我不念佛,但因有这几个朋友,耳濡目染,对学佛有一点自己的理解。学佛,我想首先是对自我心灵的洞察与反省。佛学,应该把它当作一面明镜。用这面镜子观照与映射自己。在镜子面前,我们理应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窘迫,淡然放下无谓的虚妄与执着,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这里的镜子,也并非单纯意义的佛学理论,身边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镜子。或许,那些人事物的过往正是我的现在,又或许,他们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通过观照他人,才能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才能知道抬脚的方向。
其次,我想学佛不应拘泥于口念脑想,不应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真正的修行,在于将佛学的智慧融入日常行动。学佛,是汲取佛学的智慧来指导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验证佛法,提升境界。
我所说的行动,首先应该是利他的。我身边这几位吃斋念佛的人,他们天天烧香拜佛,每月两次放生,雷打不动。表面上的虔诚,掩盖了他们内心的利己。他们所谓拜佛只是求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保佑自己孩子学习进步,保佑全家健康无疾病。他们走进佛门只是有求而来,他们是为着心中的欲望而来。他们求菩萨为他们扫除为官路上的阻碍,解决家庭出现的问题,生意上出现的危机……总之他们的目的是先借助佛菩萨的力量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接下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他们学佛的动机与初心是欲望达到满足。这种纯粹的利己思想,我想与佛学是相背离的。
都说修佛修心。修什么心?用我凡人的眼光来看,首要是戒贪。贪婪心,是修行道路上的第一障碍。戒掉贪婪心,是净化心灵的起点。
贪婪心,源于对物质与精神的无限渴望与追求。它使我们无法满足于现状,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更好。这种无休止的追求,不仅消耗精力与时间,更使人陷入无尽的焦虑与不安之中。贪婪心会束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使我们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贪婪心让我们失去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只知一味地索取,却不懂得付出与感恩。
只有摆脱了贪婪的束缚,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从而走上一条通往智慧与解脱的道路。因此,修佛者若想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就必须戒掉贪婪心。
懂得知足常乐,是戒贪路上的第一个脚印。当你抱怨自己不能拥有一双华丽的鞋子时,想想那些没有鞋穿的人;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想想没有脚的人;当你抱怨自己没有脚的时候,想想那些早夭的生命……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颓废与悲观,而是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不羡慕他人的风光与精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去发现和珍惜。人生在世,物质与名利并非生命的全部。学会告诉自己,我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千万次的形式意义上的吃斋念佛,不如一念心转。
余生,修养一颗宁静与自在的心,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