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剑,1975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 他的外公和母亲父女俩,都喜欢收藏,美好的收藏事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根苗。
自幼的他天性讲义气,爱打抱不平。在人生观、 世界观还没有定型的16岁,他的人生进入了晦暗时期, 迷失方向的他,就像迷途的羔羊,误入了歧途。也许受外公和母亲的熏陶,幂幂之中的一个契机,促使赵文剑走上了为民藏宝之路。
赵文剑提及这个渊源说:“在他的记忆里,从小,他的外公和母亲就喜欢收藏,他们对收藏的爱好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真正促其发芽,让他投身收藏的却是一次意外的事件--岳母的病症。”
2010年4月,赵文剑的岳母身患乳腺癌,适逢妻子即将临产,这让他整个人在精神领域变得很无助。在去西安为岳母拿病检报告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名叫岑宗需的比丘尼向他问路。赵文剑就顺路捎她到西安水司车站,在那里,岑宗霈拿出了一张“杨凌降帐玉佛寺”的纸条。“反正我的病检报告得等一天,我就把她直接送到了玉佛寺。”赵文剑说,到了玉佛寺当时就有人劝他“皈依”,虽然不是很明白,只是希望岳母能赶快好起来,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尊观音造像, 就毫不犹豫地请了回来。
可以想象,年轻的赵文剑在精神领域极度迷茫之际,强烈渴求得到一种精神寄托。当看到那尊观音造像时,仿佛感觉到一种召唤,用他的话说,“它是在等我吗?”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
一、珍贵的藏品:
(一)世界最大跨度的砖混窑洞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河滨路的市面粉厂用作储粮的砖混窑洞,是1958年由前苏联工程技术人员效仿古桥梁建筑原理设计、监理完成的中间无任何结构性支撑柱的砖混窑洞。赵文剑和铜川市面粉厂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后,发现该窑洞其跨度之大,不同反响。于是,大胆向世界公认的认证组织WRCA提出了将其认证为“世界最大跨度的砖混窑洞”的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8月1日,铜川市面粉厂砖混窑洞被WRCA确认为“世界最大跨度的砖混窑洞”,当日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确认及发证仪式。同时进行的还有公益授牌仪式、孝道文化馆揭幕、祎诺珍藏馆、”探花及第”门楼剪彩等。
(二)金身弥勒佛
赵文剑收藏的全身金身弥勒佛, 是一座用传统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锤擛(ye)法制作而成的金身佛像,该金身佛像的器型之巨、工艺之精、形象之美,使观赏者叹为观止。那雄浑圆润的体态、那笑口常开的面容,无不使观赏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三)耀州窑汝瓷天青釉执壶
这里我想引用贾启舟专家的一段话说明该壶之价值连城和工艺之美。
“第二次故乡考古游后,专程赶到文剑收藏馆,在贵所见到了那件耀州窑汝瓷天青釉执壶。顷刻,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器形不大,但显得轻盈飘逸;天青釉色,发散着幽幽宝光;亭亭玉立,却似雷霆万钧。先前从图片上见到的那种一层雾状物,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消失,幽幽宝光就是从已经没有了雾状层的釉色中弥漫出来的露出真容的天青色,纯净至极,淡青至极,誉之天青,是一种最高的赞美和喟叹!当捧起这件执壶的瞬间,笔者又为之一震:怎么这么轻?就像手里托着一朵云。当手电光环绕着壶膛照看时,笔者又是一惊:满釉,满满的釉, 天青色,极为匀净,一色到底,没有任何浓淡之分。那底,均匀明亮的就像是一面镜子。虽然没有置身其中,也像是站在青藏高原仰望蓝天,万里无云,天似穹庐。天呐!小小的一把执壶,竟然蕴藏着大宋王朝陶瓷极品的全部天机: --从工艺的角度看,极品是不可复制的。今天哪怕你投入几百万几千万,你也不可能复制出这把天青釉执壶。
从技术的角度看,这把天青釉执壶有三大亮点:一是器形,端庄优美。二是天青釉色, 幽蓝纯净。三是“薄甚”。《格古要论》讲北地(耀州窑)汝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胎体很薄。目测这件执壶的口沿厚度约一毫米,在北宋这个厚度就是“黑科技”,就是鬼斧神工。其他汝瓷均达不到“薄甚”的程度。--从釉面的表象看,这把天青釉执壶是一件礼器,它长时期供奉在殿堂内,表面就留下了雾层。经把玩后,雾层可以消失,而雾层的形成需要大几百年。--从底足支钉看,三个芝麻钉规规矩矩,一丝不苟,非皇家制品莫属。”
以上文字描述足见其珍贵程度。有国内某著名大城市博物馆提出向赵文剑先生奖励亿元,愿意收藏此壶,赵文剑及家属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了该馆的奖励和收藏意愿。
(四)、全球仅存皇家珐琅彩等身像
珐琅彩瓷堪称康、雍、乾三代帝王挚爱的“内廷秘玩”, 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血统高贵,细如毫芒,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拍价过亿。
赵文剑收藏的皇家珐琅彩等身像",不同凡响的,一是皇家”所存;二是“等身”,是和人的身体一样高低的塑像。当然在高贵的身价上,又加了价码。可见其文化价值、文物价值、 经济价值若何?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五)、“探花及第”牌楼
该牌楼是中国古代文化人考取功名,又经殿试获得第三名的进士,其故乡当地政府或家眷亲属为以纪念而修建的。这种牌坊在铜川老城区很少见到。
赵文剑先生在湖南益阳的朋友熊有、熊犟兄弟二人发现当地有一处倒塌的“探花及第”牌楼,知道其恩师赵文剑喜欢收藏,二人立即出资300万元,购买了此牌楼,并将其运送到铜川,修复矗立在了面粉厂的院子里,以表谢恩之意。
该牌楼为四柱三门,中门顶部高出部分分为两个梯次。 最高处镌刻有龙纹图案,正中的主龙图案突出,头下方刻有“恩荣”二字,大概是“谢主隆恩”之意吧。第二层镌刻有殿试的场面;有举子们高中进士后的欢庆场面;有官员宣布殿试名状的生动写照;有二龙戏狮子的动人场景。其图案中间镶嵌着”探花及第“四个大字。其门框可以看出是由一块巨石分切而成,纹路清晰可见。门柱及偏门上,梅兰-竹菊、飞鸟鱼虫,各色雕刻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二、功德来源于思想感悟
赵文剑集个人之力,收藏历朝皇家供佛如此之多,除了他所背负的信仰,更多的是历程的艰辛。收藏时,缘于兴趣, 随缘而得,不以得喜,不以失悲。欣赏时,心无旁骛,漫无目的,心飘万里,思接干古。这是他的收藏的感悟和体会。 遇到他喜欢的藏品,经常兴奋的睡不好觉,想尽办法也想得到,为了完成心愿,甚至不惜代价。
2014年5月,赵文剑得知一组乾隆年间鎏金八仙佛像将要被流失到海外,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着急,可苦于手头紧张,最后毅然变卖了他的所有家产甚至公司,凑够了近干万元留下了这笔宝贵的艺术瑰宝,经过几天几夜的运输和搬迁,把它们完完整整地安置在了他的展览馆里。
也许是受此事的感召,接下来的日子里,陆陆续续总有些不知道名字的人将自己的奇珍异宝都捐赠于该展览馆,在这其中,还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先生给他送来了佛骨舍利。赵文剑认为“这也许正是人们内心至纯觉醒并散发出的大爱正能量吧。”
多年来,赵文剑推掉了很多能继续发展事业的机会,守在位于铜川老区面粉厂旁那个破旧的院子里,日夜守护着安放造像的展览馆,那个院子就是他的家,陪伴他更多的,是他的贤惠的妻子和年仅6岁的儿子赵禅祎和18只神奇勇猛的大型中亚犬。
他说,“这些年我放下了一切,守护着这些艺术瑰宝, 让我懂得了佛文化的大爱之诚,那是智慧和觉悟,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去体会和发现,我学会了慈悲,并一次次软化了一些不法分子,感化他们也学会保护和珍惜。在这艺术的海洋里,我自由畅快地舒展着自己的美丽信念,那种信念让我读懂了佛祖的慈悲;读懂了万物的真元。”
从一个普通的爱好者发展到成规模的佛造像文化收藏者,赵文剑经历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但他矢志不渝,始终如一。
三、跨入不可估量的伟大事业
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此背景下,赵文剑开始将更多的心事转向禅公益文化活动,希望能聚集更多的人能一起挖掘佛文化、禅文化的优秀内涵。
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与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相得益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昌盛、社会安宁、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佛文化、禅文化的共同价值诉求。佛学、 禅宗不仅致力于探索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致力于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
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佛文化、禅文化,其诸多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的,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符合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诉求。
赵文剑没有上过大学,却用自己的方式去阐释他对佛文化的理解。他说,“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最温暖的力量,凝聚的是一种大爱。我爱万物因为我懂得珍惜,淡然自然就释怀, 才会活得更精彩,这就是真正的生活。现在我更坦然更加释怀,如果说暂时的所有是文剑的,不如说是每一位人心的, 我只是为了大家去守护着这古人们呕心沥血的艺术瑰宝。希望它们能唤醒每一个人的本分,凝聚一种大爱与梦想。”
赵文剑说,“我喜欢收藏,我喜欢传统文化,我懂得珍惜,我知道什么值得珍惜,所以我怎么可以用老祖宗留下的文明传承换得个人小利,我做了功德,佛法无边。因为佛法是人心之法,因为这样人才活得轻松和精彩,这就是真正的生活。”
赵文剑所收藏和守护的这批宝物和佛像,带给他更多的是一种信念。群众和他在面对这一大批艺术瑰宝时,多是细心欣赏或潜心修行,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这个机会和场所和美仑美奂的国宝级实物,他自然就是“替天下苍生祈福”之人。
四、获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传承大奖获得者赵文剑颁奖仪式
颁奖现场照(李晓信摄影)
赵文剑先生十年磨一剑,他牺牲自己的事业,投资收藏国宝文物的善举,终于被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发现,根据他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卓著表现,决定将“传承大奖”授予他。2024年10月12日,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邀请铜川各界部分名流及赵文剑的母亲等亲属,在铜川赵文剑文物保护现场,召开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主席、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非遗文化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景区协会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时代论坛》文化顾问、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北京华夏清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英华先生自北京亲临铜川并亲自为赵文剑先生颁发了“世界非物质遗产大会传承大奖”。
“有志者、事竟成。”赵文剑倾心保护和收藏国宝文物的事业成功了。但他决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又有了新的规划和打算。
最近,他正在设想更大、更宏伟的一项工程,他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护和利用好文物的指示精神, 将收藏的文物运往各地去巡展,让国民共同欣赏,共同享受这份骄傲和自豪。相信赵文剑从事和设想的事业一定能够越干越好!
附:作者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在职工商管理硕士、 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铜川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铜川市及王益区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市印台区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成员;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铜川乡村记忆》 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作者近照
2024年5月28日 一稿
2024年10月18日 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