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序
作者:陈振民
武春燕(修蝉)女士的这部纪实小说《我的父亲母亲》,别看书名很普通,但我一读就被吸引住了。全书共二十八章,十七万余字,我在还有些杂事的情况下,凑空就读,每天读个八九章,三天工夫就读完了,而且是满有兴趣、很是认真地读完的。
怎么说呢?一个字——好!真正是一部亲情之歌、爱情之歌、友情之歌、人情之歌!
大致分析起来,它在总的方面,就像妇女织棉子一样,紧紧地顺着一片经线,不断地添上千千万万条纬线,终于织成一大卷瓷瓷实实的布匹。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摆脱了单纯写父母事迹的简单化脉络,而呈现出以父母之“经”,展时代之“纬”的复合、复杂的面相。此“纬”的触角,通过正面安排、逆向补叙、侧面涉猎、随时介绍的多种渠道,直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可谓“五位一体”的内容都在此集中,从而开拓了作品在反映现实方面的广度和深度。
比较具体地说来,这本书还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一是既有纪实规矩,又有小说味道。既反映了家庭真实历史,又把主要人物父亲、母亲、作者、弟弟的性格塑造得很是鲜明。如父亲的奋争而乐观、母亲的实诚而开明、作者的洒脱而泼辣、弟弟的文静而温训,都活灵活现。所涉及的亲戚、朋友、官家、平民,其言谈举止都生动传神。如果没有对事实材料作艺术性剪裁加工、顺情想象,是不会有此效果的。
二是绝对地把握着生活的本来面貌,不虚夸,不掩飾,事情的曲直,人心的正歪,那么就是那么。一些出于嫉恶如仇的报复性滑稽举动、出于保护弱幼的挑战性肆意发飚,个人梦想的落空、亲人举措的失误,都一秉其原汁原味予以道出。无论是就文学意义评论,还是就通讯意义衡量,都令人感到十分真实可信。
三是始终紧跟历史前进的脚步,通过家庭的变化、人物的遭际,勾画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风貌。计划经济下的民生与人性,市场经济下的产业与经营;突出政治下的比武、汇演等精神境界,发展经济下的求实、拚搏等实力竞争,宗宗件件,都有一定的人与事在作注脚。因而使这本书起到了以滴露映全日的效果。
人们都知道,二把式织棉子是想密的密不了,想疏的疏不了,织下的棉子只能做搌布,再没大用。而春燕织的这匹“棉子”,又瓷又光,用途多多,把这本书赋于亲情、爱情、友情、人情的思想内涵,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可谓大把式出货究竟不凡。
当然,本书也还未达到纪实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更高要求。作者对此有自知之明,曾自谓其尚有“瑕疵”,“出书时还计划再微调一下,整体不变”。好啊,这已不影响本序的构成了。祝贺作者——这位山西文学春天的骄健灵燕,更加振翅凌空,飞得愈来愈高!
2024年10月16日于万荣县城五功斋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