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6798——6820)
张 鹏

6798.植物的舒展、安静、水灵,天天吸引着我,征服我的灵魂。高中时代的同学,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我的理想,那时,十七八岁,我畅想未来时,认为理想的成功人士,应该拥有一片植物园,让音乐弥漫在园中,天天在其间漫步读写,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富含花木的清芬。这样的理想,今天,依然令我神往。
6799 .乡村富豪传说。F兄在某地级市二本大学任教,他早年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他说,国庆节回老家的时候,跟同学聚会,老是会受到一些传说当中的乡村富豪发家致富的消息的震惊和冲击。某某人开了个羊汤馆,烤全羊,据说年收入几百万;某某人买了几辆大铲车给工地上运送土石方,据说资产达几千万;某某人在工地上建楼房,据说也是几千万的富翁;某某人带领一帮农民工在青岛从事劳务输出,据说也是千万级的老板。F兄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半信半疑。我告诉他不要去证实,也不要去证伪,让他们富去吧,你好好教你的书,享受你的清闲日子。
6800.我们常常困惑于无法判断这个时代的贫穷与富有,看一看各大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看一看高铁或者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人潮汹涌,排队上车,看一看高速公路上车马奔腾熙熙攘攘的样子,我们似乎觉得贫穷早已经远离了我们,财富似乎如同滔滔不绝的黄河、长江之水,永远奔腾不息。
6801.我们无法否认,不考学,不当公务员,不教书不当医生的人士之中,肯定有靠承包工程、开张饭店、经营实业、经商办厂发了大财的能人,这个,一定有,有一批。但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和考研、考编、考公务员的火爆队伍中,我们还是嗅出了体制外不太好混的气息。
6802.乡村思维,农业时光。虽然从1992年起,早已不再种地,进入城市生活已经三十多年,但我与父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以乡村的农事活动作为时间的坐标。比如,我们常常说,“这时节,该育地瓜苗了”,“这几天该点(泗水话,动词,种)花生了”,“这几天该掰香椿芽了”“这几天该耩麦子了”,庄稼与农事活动,是我们深刻的记忆,也是我们理解人间的切入点,更是我们的话语方式和时间维度。
6803.知足。九十年代后半段,在泗水中册镇中心中学教英语时,尽管月薪极少,319元,每去镇集上买菜买烧饼卷子时,还是很受小商小贩们的羡慕,他们常说,“您们有工资,大年初一也有收入”。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是的,工资二字可不是轻描淡写,而是重如千钧。对体职内的人而言,尤其教师,仅仅每年的节假日的收入,其实超过了相当多的国民的年收入。这样说,是基于一种良心和事实。尽管要遭受许多同行的非议和不满、不屑、不快,我依然坚执写了。
6804.不世故的人,一个最大的标志就是他们想做的事,他们想说的话是不计利害的。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看,不世故,其实就是愚蠢和呆傻的同义词。在世俗生活当中对利益的计算,对得失的权衡,是基本的人格评价标准,凡是不懂得趋利避害的人,一律被称为傻瓜,而不世故的人恰恰就是这种傻瓜,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不世故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以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对自己意志的一种捍卫。哪怕面临枪林弹雨,风刀霜剑他依然挺身而出,不计得失,奋不顾身。、
6805.胜利者的寂寞,富有者的虚无。今年国庆节我听到来自边远的Y省的一位朋友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他村里有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这家的儿子小时候因为放不起鞭炮,哪怕是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仅仅放了一挂鞭炮而遭到村里的嘲笑,小孩子后来成了一个国际劳务输出包工头,经营有方,据说在世界各大工地承包了给排水的业务,30多岁的他据说有家产几千万。某一年,又回乡过节的时候,他想起了当年放不起鞭炮的往事,居然用大卡车拉了一车的鞭炮在村头镇尾燃放,但是村子里并没有多少人围观。村子里的人,本身就因为城镇化和城市化迁走了许多,几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儿远远观看,缺少了观看,大量燃放鞭炮本身的意义也不大了。于是这个人居然把这些鞭炮直接倾泻在县城边河沟里。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精神的富足和高雅的追求,财富和成功本身其实是人的灾难。
6806.没有人有义务要欣赏你的成功,当年讥笑轻蔑你的人,或许也早已忘记了他的即兴讥笑与嘲弄,你想寻找他展示当下的你,而他,要么老病已死,要么身在远方,要么连你是谁也遗忘了。
6807.任何时候,让自己的那套解释系统强大起来。一件事情,只要自己能够说服自己,只要自己能够劝告自己,只要自己能够抚慰自己,就不算多大的事情。人的所有绝望和溃败,都是从自我解释系统的失灵开始的,这套强大的解释系统足以让你昂首阔步,栉风沐雨,走向未来。
6808.山东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对挥洒性情、张扬个性、棱角分明是比较不认同的,生活在山东,我们所能感觉到的是需要深谙人情世故,喜怒不形于色,有城府,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标准的山东人的形象。个性张扬,棱角分明,在山东既是不受欢迎的,也是吃不开的,这是我多年的一个观察。当然,这种观察或者这种视角不仅仅在山东有效,但至少在山东这个省份,是比较突出,比较厉害的。
6809.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友情的荒凉的人性世界。没有人为孔乙己送温暖,没有人为孔乙己介绍对象,他的生存仿佛只是他人幸福感的残酷参照。衣衫褴褛,内心依然想象着书香的世界和成功的彼岸。他在社会的边缘朝不保夕地维持着艰难的生存,最后又在别人的毒打之下失去了健全的身体。死无葬身之地的孔乙己,生与死,都是无足道的。鲁迅先生的小说中,这是唯一一篇没有女性出现的作品,全书当中弥漫着男权社会的残酷争夺,无情和冷漠。在人往人来人往的酒客中,孔乙己像一个幽灵,孤独寂寞,却又像一滴水消失在冷漠的世界中,无声无息。
6810.今天是九月初八,黄昏之后,仰望天空,非常规则的半圆形的清辉四射的月亮已经挂在中天,西南方向是熠熠生辉的金星。今晚的月亮和金星都没有那么高,既不是皓月当空,也不是孤星高远,它们如同自助餐桌上的半块韭菜饼和一枚水果,仿佛伸手可及。明天就是重阳佳节了,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现在马上就要步入晚秋了。一早一晚。空气清凉,露凝为霜。高远的天空下是人们奔波劳碌的身影。上课,填表,开会,日子在一天天的匆匆忙忙中渐行渐远。喜欢素食,酷爱植物的韩江女士今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物欲喧嚣的今日世界,我也常像她那样,幻想自己成为一株植物。事实上,每日,我也总是凝视植物,我有植物缺乏的自由和远方,植物却也拥有我匮乏的从容、淡定与安稳。
6811.今天是重阳节,九月初九,一般而言,重阳节出现在临近秋天结束的十天半月之内,有时还会稍早一些。今年的重阳节,出现在寒露和霜降之间。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日子,我们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挥手告别万山红遍,挥手告别漫江碧透,挥手告别硕果累累,即将迎来肃穆的初冬。昼夜更替,世态炎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每一天都有它特定的色彩,每一天都有它特定的意义。这个日子我特别怀念在泗水实验小学念五年级时学过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思念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绿叶,秋天的硕果累累,这个季节以登高赏菊、挥杯畅饮、极目远眺为主题,这些年这个日子又渗透了尊敬老人的老人节的内涵,九九重阳,天长地久,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够享受生命的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在岁月的河流中,享受平静与幸福。
6812.2003年夏,硕士刚毕业,应L学友和R学友之盛情邀请,去了一趟淄博R学友家,在淄博一游,畅游蒲松龄故居。临别时,R学友谆谆告诫,“你太过执着于求真,凡事要真相、真情、真诚,太注重真才实学,也太没城府,太坚持真性情,不世故,对虚假的一切深恶痛绝,在真真假假的江湖上,恐难行得通、混得好。”时隔多年,思之念之,泫然泪目。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切的辛苦遭逢,皆缘于秉性,缘于你眼睁睁看着自己不顺却无法改变的秉性。
6813.喜欢韩江的语言,那种透彻骨髓的倾诉,她超越了感性,也拥紧了感性。只言片语,却如刀锋,风从刀刃上刮过,都会疼痛、流血、呻吟。她是女人,更是人类,更是历史和苦难。
6814.教育真实。最令人无法忍受的莫过于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却要无端制造出太多虚假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充满思考、辩论、错误和对错误的纠正。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乃至大学把所谓公开课打造成滴水不漏、完美无缺的表演。老师的每一句讲授,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反复导演,反复彩排,最后让虚假的讲授和互动贯穿于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一个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允许老师出现口误,学生出现破绽,师生在共同的探讨、钻研和纠正当中逐渐走向完美无缺的,而不是本身设置成设计成彩排成完美无缺。
6815.我的赶时髦的话题,无意中为我的随笔注入了时间的影子。有友人建议我标上每段文字的创作日期,其实,那是多余的。我的文字从不回避时政、时事、时鲜话题,它们发生的时间,吻合了我写作它们的时间。
6816.五十岁,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惯看秋月春风,熟练驾驭生活马车的样子。毕竟,有半个世纪的岁月在支撑你的底气。少不更事时,总是觉得,那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来。风华正茂时,总是幻想,那是一个居高临下俯瞰人间风光的高光时刻。真的到了五十岁,却惊觉,依然压力山大,依然爬坡登顶,依然气喘吁吁。日子,并不因为你过了好多好多就云淡风轻,依然需要天天念经,而且并不好念,还常常荒腔走板。这个年纪,需要提醒自己的是,该休息的时候,千万别再透支体力。五十知天命,应该知晓,哪怕一天奋斗25个小时,有些成功,依然高不可攀。
6818.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说我有什么鲜明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场所对垃圾的及时清理,我很难容忍垃圾与我共存,必欲弃之而后快。所以,其实一天下来,我有不少的时间是在清理垃圾。
6819.每天只要打开手机、电脑看新闻,必然会看到被提拔的领导干部的公示和被纪委监委通报进行严肃调查的落马官员,二者之间同样醒目。每当此时,我都会产生一种疑问,那些被提拔的人都是智商、情商极高的人,他们的极高的智商和情商为什么不能够保证他们顺风顺水,一路飙升?却要中途落马了。很高的情商,很高的智商,难道不能保证一个人一路顺遂吗?每当此时我都感觉到所有的成功其实都伴随着一种幻灭感。成功的背后竟然是一纸通报立刻断崖式地跌落下神坛,一秒之后立即变成非成功人士。成功与不成功之间,隔了仅仅不到百字的通报。
6820.成功也是等级森严的,一个人引以为豪的成功,却是另一个更成功者眼中的小丑和笑话。这是金字塔般的成功人士集群中的残酷与幽默。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