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耄耋白话道德经第四十章
弱者道之用 无者万物始
作者:憨子
提要:
道的作用虽然微妙的难以察觉,但却悄悄地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人应始终坚持道义,守道不怠。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注释]
①、反者:反,意为相反。反者,反面,对立面。一说反同返,反者指循环往复。②、弱:指微妙,难以察觉。③、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④、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
[译文]
相反相成构成道运动变化,微妙柔弱构成道的作用。天下的万物产生于有形,有形又产生于无形。
[耄耋白话]
本章很短小,但却言简意赅的概括了老子的宇宙观:1,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构成道的运动;2,微妙柔弱克胜一切是道的作用方式;3,宇宙万物起源于无。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里就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个方面,在本章里他更进一步的说明,正是事物的对立面与事物的相反相成构成事物的运动,事物两个方面的相反相成就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出于这一宇宙观,老子坚持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观点,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将之运用于人类社会,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遵从于道的,但道的作用是微妙的,人们往往很难察觉甚至感觉不到,丝毫没有被强迫,被压迫的感觉,所以他称道的这种作用是柔弱的,柔弱就是道作用的方式。基于这种宇宙观,老子主张守雌贵柔,柔能克刚,所以人应该“为天下谷”、“为天下溪”,摆正自己的位置。
很显然,关于道的运动,道的作用,老子的宇宙观可以说是辩证的。
关于世界的起源,老子在这里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宇宙观。这里的有与无,不是“有无相生”的有与无,而是宇宙起源从无到有的过程的“有与无”。要将此思想与现代唯物论的物质本来存在,无始无终的观点加以区别。
老子一方面强调“反者道之动”,另一方面又强调“弱者道之用”。道的运动不仅决定了道的运动无始无终,也决定了道的作用无穷无尽。道的作用虽然是微妙而难以察觉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正因为道的作用的微妙柔弱,人们难以感知,很多人就认识不到它的存在,认识不到它无声无息的操纵和决定着人的命运。所以历史上那些违背道的人都受到道的惩罚,而那些默默坚守道的人都会获得良好的回报。唐初的刘仁轨就是典型的例子。
刘仁轨(601--685),字正则,唐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唐太宗时因敢谏著名,官至给事中。
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看中谋杀亲夫的罪犯淳于氏的美貌,私下让人放了淳于氏并纳其为妾。此案被刘仁轨查出,李义府受到弹劾,由此得罪了李义府,很快被贬为青州刺史。
刘仁轨到青州那一年,已经60岁了。那一年,唐高宗令苏定方率军消灭高句丽,作为新任青州刺史,刘仁轨要负责筹集军粮,为出征的唐军提供后勤保障。趁着黄海、渤海一带进入海上风暴季节,李义府以宰相的身份强令刘仁轨即刻组织运粮船奔赴前线,结果运粮船队在海上遭风暴袭击,军粮都被翻倒到海里。意外发生,刘仁轨难辞其咎,李义府想借机处死刘仁轨,计不成,但刘仁轨也被削去一切官职,贬为庶民,发配至辽东军前效力。
那时辽东除高句丽外,朝鲜半岛上还有新罗、百济两国。百济与高句丽、日本结盟,新罗与唐联合。刘仁轨就被安排在唐驻新罗军中服役。
662年,朝鲜半岛北部进入冬季后屡降大雪,唐军统帅苏定方等被迫撤出高句丽,回国休整。驻扎在新罗的唐军继续留守。百济乘机勾结日本进攻新罗。恰在这时,唐高宗派到新罗的军事主官王文度暴病死亡。唐高宗一时半会找不到王文度的接替者,只好追加一道圣旨,升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今朝鲜开城)刺史,以代理官员的身份统领王文度的部属,守卫熊津都督府。
龙朔三年(663)八月二十八日,历史上第一次中、日决战正式打响。
作为日后被证实影响东北亚历史进程的一场重大战役,此战在史料中却只留下了“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的简单描述,似乎在大唐帝国眼里,如此胜利并不值一提。但经此一战,百济彻底灭亡,倭国也彻底认输,开始奉唐为正朔,派遣唐使赴唐学习先进文明。失去盟友百济和倭国支持的高句丽很快也被消灭,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统一时代。从此,以唐朝为核心的东亚政治秩序得以最终确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近千年东亚历史的走向。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挑战中国。
总章三年(670)正月,年逾古稀的刘仁轨才获得朝廷特许,回国述职。看到白发苍苍的刘仁轨,唐高宗激动不已,不光热情地招呼他入阁拜相,还多次委派他改修国史、出镇吐蕃、留守长安。可此时的刘仁轨已然年老体衰,他多次向唐高宗请辞,得到的却是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即便唐高宗最后同意了,过段时间也还是将其返聘回朝。
唐高宗晚年身体欠安,武则天势力膨胀,与高宗并称“二圣”,很多官员开始巴结武则天,但在武则天看来,只有争取到刘仁轨,自己的地位才更稳固。刘仁轨依然守道不变,不为所屈。一次,唐高宗带刘仁轨陪自己和武则天随一同新落成的宫殿剪彩。刘仁轨见到殿内高悬的几面大铜镜,冷不丁地开口评价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适视四壁有数天子,不祥孰甚焉!”
话中有话,让武则天听得颇觉刺耳,但也无可奈何。而唐高宗一听,赶紧命人拆了殿上这些铜镜。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遗命皇太子李显继承皇位,史称唐中宗。不久之后,武则天废了中宗,立李旦为唐睿宗。不久之后又降李旦为皇嗣,开始临朝称制。刘仁轨知道势难挽回,默默地递交辞呈,打算离开这个曾埋没他、又曾给予他施展抱负空间的朝廷。
听闻刘仁轨要走,武则天立即传旨晋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并派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武承嗣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去抚慰他,挽留他。武则天在信中称,刘仁轨“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
但,刘仁轨早已预料到武则天会拿自己树立典型。在给武则天的回信中,他毫不客气地写道:“吕氏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很明显,刘仁轨是想借吕后乱政的典故,警示武则天不要胡来。
尽管刘仁轨不断地忤逆武则天,但武则天却对他敬重有加。此后,无论刘仁轨有多想辞职回家,武则天始终都是一个态度:“愿(公)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
垂拱元年(685)正月,刘仁轨病逝于长安,享年84岁。武则天闻讯,立即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并准许其陪葬乾陵。
观刘仁轨一生,始终坚持道义,守道不怠,在下不屈服权贵,在上不改变初衷,以自己的德行赢得社会的尊重,即使杀人如麻,从不手软的女皇武则天也敬重有加,证明道的作用虽然微妙,但悄悄的决定着人的报应。
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以及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涉猎散文诗歌,有百余万言杂谈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退休之后笔耕不辍,编辑出版《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有《佳儿传奇》《儿媳要嫁前公公》等多篇小说发表。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