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絮语
(辽宁)周士君
雨水
6到8月,是我们这里雨量充沛的季节。雨,有时淅淅沥沥地下,正需要雨水时候,点点入地,庄稼苗儿乐得手舞足蹈,承受甘霖细雨的滋润,在阳光作用下,茁壮成长,人们感恩上苍的惠顾;有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万物都在无条件接受着雨水的荡涤,雨后一切都那么鲜亮。
雨水可能也有灵性吧?它们呈水蒸气的状态时,在空中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般地旅行着,随风而动,抱团取暖。但它们很脆弱,不堪重负,尤其惧冷,达到一定程度,欲找一个适当的地方落脚。于是,它们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每一场场雨。
下雨了!人们知趣地急急跑进屋内避雨。小孩子们则不同了,他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满不在乎,在雨中,一边吟诵着儿歌:“小雨哗哗下,有人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说没长大,等我到十八,一定把枪挎,卫国即保家,英勇把敌杀!”一边在雨中追逐打闹,这就是孩子们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小时候我也和玩伴们一样,有着天真无邪、放纵欢乐的童年。长大后,我仍然像孩子们一样,下雨不避雨,留在难得的雨中,看着下雨,面对雨水憨笑,光着头,直挺脖梗,甘愿尽情地让那洁净圣水洗刷掉身上的污泥浊垢。不就是一场雨嘛,求之不得呐,何必大惊小怪?
野草
开天辟地到如今,年复一年,野外的杂草,始终桀骜不驯、参差不齐地生长着,它们的生命力竟是那么顽强,无人浇水,施肥,喷药,加工管理,但它们总是那么枝繁叶茂,坚靭不拔,顽强生长。仔细观察一下,从村口到路边,直至庄稼地里,概莫如此。如果不是人为地加以控制着,它敢与庄稼试比高!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常坐在村头草地上小憩,用心聆听,能听到小草生长的声响,这声音像是草儿在用力抻腰,这就是它们的韧劲儿和野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生不息。
坐在草地上,十分惬意,还能听到屯里面的很多热闹嘈杂声音,鸡鸣犬吠,鸭鹅哏嘎,人欢马嘶,机器轰鸣,集市上商贩们扯着嗓子的叫卖声,人们讨价还价声,乡亲们生产生活的说笑声,像是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乐……
野草一直生长在村庄的四周,占一席之地,已隶属村庄美景固有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看到野草,就情不自禁,回忆起家乡那生气勃勃,有声有色的生活场面氛围。
金秋
“立秋”节气一过,一早一晚顿觉天气凉爽。茶余饭后,人们习惯于凑在一起,家长里短地闲聊,走进田间深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的草木气息。
聊着聊着,不经意间“秋分”节气来临。渐渐地,大地上铺满了金黄色落叶。徐徐金风,天高云淡,雨水明显少了许多,植物体内汁液,即将停止了循环流动,收获的季节悄然而至。地里所有的庄稼,换上它们一年最华丽服装,争先恐后在金秋盛大检阅上展示辉煌浪漫潇洒。
玉米队列整齐,步伐一致,飒爽英姿,昂首挺胸,壮实的身体轻轻摇摆,叶片随着翩翩舞动,唰唰作响,首先接受检阅;一片片火红的高粱,仍然身着绿色戎装,高擎火炬,色彩鲜明,浩浩荡荡,抖擞精神,/闪亮登场;谷糜表现十分谦恭低调,不管别人如何耀武扬威地张显,它总垂着头,默默无语,人们并不否认它们的老诚厚重;阳光照耀下,籽粒饱满的大豆,在地里偶尔发出“啪啪”炸裂声,似乎在燃放鞭炮;眺望无垠的沃野里一个个村庄,如同一条条小船,游弋在翻滚起伏的金黄色稻浪中……
天空湛蓝,白云飘飘,时而可见队队南飞大雁在空中掠影而过,偶有两只鹌鹑“扑愣愣”从地里飞起,不一会儿又倏忽落入草中。
秋虫千百年来依然如故,它们知道节气,准时“嗞儿,嗞儿,嗞儿,嗞儿”,不紧不慢地鸣唱,如同天籟。
这一切景象,显然告诉人们,天道酬勤,一春巴夏播下的希望,流淌的辛勤汗水,已经变成沉甸甸的殷实丰硕成果。
天地清旷,落日熔金,余晖把远近房屋,树木,农作物,天涯都染得红彤彤,天地间壮美斑斓。
不管你腰缠万贯,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你在天涯海角,都受过大自然的恩泽,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一直在熏陶着你,感染着你,家永远是最安全的避风港湾,那里是最好归宿,那里寄托着情意浓重的永远乡愁。
对家乡的絮叨,其实就是把散落一地的故事串连起来,在诉说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的缘分,这种诉说,是对一行露珠的牵挂,对一山一水的倾情表达,无论是春风还是秋雨,无论是激荡或是舒缓,这片土地都能听懂,毕竟,我们与之经历了所有的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