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28日”是个值得回忆的日子。这天在佛堂中学的教室里空前地摆了酒场。佛堂中学刘志琴、梁石头、宮跃庄老师首开先河,获得中考县级优胜奖,拿出奖金请老师们喝酒,邀我们总校4人参加。
给老师开会是常事,喝酒机会难得。
若能把乡领导请来,岂不是.....我和中学校长商议后,决定抓这个机会,邀请乡书记和主管教育的乡长参加。 结果乡9名领导全来了。既是我提议的,于是自掏腰包加了两瓶酒,让饭店送了几个莱——
我想抓住这个契机,让乡领导听听老师们的心声,尝尝压水机抽上来的又苦又涩的水。一所中学六个教学班仅一台压水机,学校在白洋淀滞洪区内,厨师傅每天出去2里多地,绕道爬堤到北龙化村排队拉水。
就在这年7月初洪水淹了教室,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老师们拿到了优胜奖,我为之感动。酒桌上联中校长汇报了老师们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工作的情况。
我则重点介绍了三所联中的教学环境:
石氏联中在野洼里,借用的是农村农试场,无围墙大门,教室砖坯结构,有坍塌危险。孟仲峰联中是30年代村办高小校址,外围放庄基垫高了,一旦下雨院里积水流不出去,无奈停课。
我代表师生、家长提出了建龙化中学的愿望。 我的介绍感动了书记,我俩举杯待碰时他说:“你们创一流的成绩,我给你们建一流的学校” 。
书记的话在别人听来也许是酒桌上的慷慨陈辞,酒桌上的话常常打水漂。但我对这句话十分珍重,在随后的碰杯中,我把这句话重复、強调了两遍。教师节大会上红包奖金激起了浪花。
第三日,书记便率乡领导亲察了另外两所联中。在由村统筹刚转为乡统筹的年代,建校县里不掏一分钱。在各学校“一无、两有、八配套” 还沒达标的节点上、乡统筹还沒有资金的积累,把三所联中集中在一起谈何容易!
钱是硬头子货,无钱,一切都白搭,一切都是空话。教师节请14个村的村干部参加,就是率先唤起干部这支先行官的凝聚力。 酝酿、考察、论证,史无前例的捐资大会召开了!石氏耿中元、北龙化梁彰柏、南佛堂梁黑.....共计22人每人当场捐出1000元。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还沒鼓起钱袋子的情况下,捐1000元真是难能可贵。尤其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教台村苑国胜捐资大会时出门在外,回家后主动捐了1000元。
他说:“教育是全民的事,为教育出点力是应该的。”
多么朴实,多么纯真,多么可敬!教师节我和书记虽沒击掌,但端出他酒桌上的话,交给他“红包奖金”“建一流学校”成了全乡人民的企盼的目标。
1990年“龙化中学”诞生了!在龙化中学大门两侧用水泥雕刻的大字右边是“创一流成绩”;左边是“育优秀人才”。大门正对校园的四个大字是“雄襟萬里”。
乡政府“建一流学校” 的承诺实现了。“创一流成绩”的军令状在“雄襟萬里”的感召下努力着,“雄襟萬里”是明朝榜眼孙承宗亲书在山海关老龙头“澄海楼”上的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激励他请樱上马收复失地800里。
今天,这四个大字写在校园內激励师生“创一流成绩”。
我们和保定市“河北小学”、安新县刘李庄镇、任丘市出岸镇结成了联谊校,亙派老师听课、讲课;1996年县统考排队,龙化乡中小学均获全县笫一。
“红包奖金”未画押的军令状,时刻督导着前进的步伐,愿“胸襟萬里”四个大字成为龙化中学前进的动力;愿“创一流成绩,育优秀人才。”成为龙化中学奋进的目标!
作者简介:邓华俊 河北省雄安新区,从亊教育工作,退休前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保定市作协、诗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朮研究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编委。
主编简介:刘畅,古蔺创文志愿者,全球广播防疫哨兵,百度上经常报道的《古蔺好人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