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艺术,作为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界限,成为连接人心、促进理解的桥梁。
“艺术无界 文化共鸣——中国榜样人物国际艺术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中国榜样人物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同时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的对话,每一次观赏都是文化的共鸣,让我们携手共赏这场跨越国界、触动心灵的艺术盛宴。



见证时代风采,领略榜样力量——中国榜样人物国际艺术展,邀您共赏!本期推荐李守玉,他以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引领潮流的典范。
李守玉,不仅是中国书画界的领航者,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先锋。他以精湛之技驾驭笔墨,每一笔、每一色,皆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独到艺术哲思,精妙绝伦地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与无限魅力。他以独到的视角和非凡的创意,将时代精神与古老艺术巧妙融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与时代价值。
在李守玉的作品中,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和谐共生,更深刻地传递了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深邃与宏大。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深邃与温暖,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未来共鸣。老师的艺术成就,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尊重,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与榜样。他的艺术之路,将继续引领我们探索美的无限可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此刻,让我们共同沉浸于李守玉的艺术世界,感受那份源自心灵深处的艺术魅力,让心灵在笔墨间自由翱翔,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李守玉,字:皓寒。号:冰凌山,雪景李。天津滨海新区人,自幼喜爱绘画,早年师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郑华俊先生,后受教于中央美院教授张凭,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颜宝臻等先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华韵书画社名誉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皓翔画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特聘画师,中国美协天津会员。中国人民《美术报》理事,中国翰墨艺术研究院理事。香港中国美术研究院院士,长春齐白石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画家。198 2年荣获天津银奖。两会期间十幅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滚动播出。并经常在《天津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刊登作品。多幅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天津美术馆,滨海新区美术馆收藏!



天津美协副主席,天美总编辑李毅峰为李守玉院长写的评论文章:
山川万象融画中
——读李守玉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因其重在反映画家与大自然的关系,山水画也就成为一种天人相应的图像表征。
因为创作主体的人是与天地自然相通的,又因这个主体性情的千变万化,便使其与山川万象息息相关,保持着大气流贯之势,充满生机。在这个生机中,除了由山水而引入的浩渺莫测的山水空间外,更可把人对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融进自己的创作,融进自己所构建的无限心理空间。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清代画家虚谷的一句画语:“石即云也,云即雨也。”石何为云?云何为雨?简直就是禅机。佛家禅语曰:“田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曰:以心观物,物无大小。”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山水画以其无尽的虚空妙境,的确容纳了艺术家的心观内照,容纳了宇宙万象的真实与化生。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首先要确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山水画的创作观,并能把自己置身于“观”的核心,在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的内涵上才能做到深入的挖掘和创作。


读李守玉先生的山水作品,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大山水观念下的山水精神状态。不难看出,他的山水是建立在传统山水文化精神基础上和写生基础上的一种认识观和情感观的再现。
守玉先生的山水有法而依,有源有流,足可见他对传统山水画的研习和继承。我们知道,中国画的造型,不仅要形似,还要有“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用笔。骨气,骨是骨骼,反应在线条中是内在的力量。气是活的、是流动的生命。骨要吃透结构,把结构变成生动的形象,然后才能落笔成形。因为守玉注重写生,所以结构是他所要体现的。北方的雄浑,南方的秀雅,都能通过不同的山体结构展现,既有结构,又有笔墨。


这就要求画家对笔墨要有深入的功夫,以及对笔墨的文化理解。中国画的线,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上的线,是有修养的线,是有情有意的线。在李守玉的山水中,营造的是中国传统山水所传承的法式,从构图到笔墨,从山树白云到林泉高境,都通过其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和驾驭,较好地诠释的他的山水观和人生观。
如何认识生活是创作中的至关因素,它决定着创作的内容。明代董其昌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强调创作要重视画外工夫,另一方面是要画家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找素材。清石涛说,作山水要“搜尽其峰打草稿”,在生活中,除了积累素材外,还要积累人生经验。守玉先生的作品成立重视传统笔墨,其创作主题和素材,也都充分地反应了他深入生活、以造化为师的创作态度,在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的描绘中,体现了他的现实生活感受。

他的很多长卷,既吸收了传统形式中的审美方式,同时,又与写生中对动态山水的认知和把握紧密结合,整体布局开张大气,每一个部分都精谨不苟,把描绘万物置于动态的山水感受之中,很有意味。
当下的山水画的发展实际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建国初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东西南北大写生,成功的完成了对传统山水画的改造。面临当代生活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如何进一步发展山水画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李守玉先生基于对传统的认知和学习,坚守传统,融自己的认知于传统和当代精神,正在努力践行着一位山水画家的创新责任。
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李毅峰于壬寅处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