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满足老年人饮食医疗和旅游等需求
宝鸡市眉县老年学会理事 高塬
内容提要 : 本文从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入手,从家庭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民生政策兜底四方面提出解决养老问题的措施;并论述了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家庭、社区、机构三者有效融合发展,满足老年人饮食、医疗、旅游等物质和精神需求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这一论点。
主题词:家庭养老 社区服务 养老机构 饮食 医疗 旅游
正文: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自2000年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统计,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1。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幸福指数的高低。一方面,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预期寿命提高,这也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必须实施国家战略,统筹家庭和社会 各方面力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二、解决养老问题的对策措施施
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就是饮食和医疗,家庭生活其乐融融,既满足了饮食和精神需求,也是治疗心理疾病最好的方式,对高龄失能老人来说,尤其需要家庭的温暖。老有所乐,参与各类老年学会活动和旅游,发挥余热、奉献社会,是退休干部职工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融合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首先,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夯实家庭养老这个“”第一支柱”的基石。民政部最新公布的养老床位数据表明,养老机构入住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只有1%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99%老年人是居家养老。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巩固家庭养老基础性地位,切合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养老问题的研究十分有指导意义。目前社会上这一代老人,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勤俭持家的传统习惯植入灵魂,让他们多花一分钱比登天还难。尽管银行储蓄利息一再下调,存款却与日俱增,居高不下;国家采取“大放水”刺激,内需市场仍无动于衷。尤其是从老年人身上打开消费的口子更难。曾记得“娃哈哈”饮料和“海尔”(孩儿)冰箱是从儿童身上打开消费市场的。
人生不易,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有些人子女就业无门,无收入来源,老人操心不尽,哪能去住养老院只顾自己?只要能动弹,还想在家多干些活,开源节流,维持一家生计。目前养老困难大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这部分人护理难度大,费用高了,家庭子女不接受,一般家庭也掏不起;敬老院、福利院也不情愿接收。目前县乡家庭养老孝老典型人物是这样做的:让六十多岁的老人采取自愿投靠一个子女生活,待到七老八十、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子女儿媳齐心协力,轮流管护,或者顾请护工,子女均摊护工工资,精心呵护,让老人安度晚年。 也有一些后辈眼中无父母的存在,心中没有父母的位置,把自己的子女孙子当宝贝蛋蛋,“管下不管上”;他们想等安顿好子女的事情,“万事大吉”了,才会有心思再去考虑父母的生活,把高龄失能老人当做负担,甩给一个子女管护,老人想见其他子女的面也难;还有一些老人孤独无助,最后几年全凭自己活人,出个意外无力自救,身边无人自生自灭,就这样耽搁了生命。好像唯有丧事大操大办,才能让父母最后风光一场,子女亏欠的心理得到些许安慰。
“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赡养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要把父母放在心中重要位置上,尤其对高龄父母得全身心管护。 “儿女自有儿女福”,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家庭琐事没完没了,何时才是个尽头?要以父母为重,以管护老人为头等大事。下一代来日方长,为人父人母尽心有的是机会;而作为子女,留给我们管护高龄老人的机会不多了,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
第二,要坚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家庭养老提供后备补充,这是居家养老的根本保证。要重点发展专业性、送上门的服务,这是养老服务的“硬核”产品。应当把社区内的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养老和医疗、教育是同等性质,应当由政府提供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由专业机构运营,才能实现企业能赢利、老人买得起,才能实现可持续。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对卧床不起的老人上门服务,核酸检测不漏一人,不留死角,各项方面齐抓共管,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目前居家养老需要的服务主要就是医疗和餐饮,可招收待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医疗卫生所、公共食堂工作,这样还同时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家庭老人的后顾之忧。在老有所医方面,社区只要设立公共医疗卫生所,保持电话联系,按期提供上门保健服务,或者接到电话及时出诊就行了。在生活上,居家养老大多数时间是子女或者儿媳做饭,有时叫外卖改个口味,最好是社区办个公共食堂,送饭上门,这样老年人日常生活才会有保证。居家养老只要做到这些,就老有所依了。借老人脚腿灵便,能走得动的时候,能带老人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老人不枉此行,子女此生无憾!
第三,要坚持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保民生的政策兜底保障功能。对“五保户”和困难户中的高龄失能老人,由政府提供兜底保障资金,地方养老院、敬老院要无条件接收,或妥善安置到民营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也可以接收那些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的“空巢”老人,提供全天候的有偿服务,费用由其子女均摊。
第四,要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家庭、社区、机构三者有效融合发展。尽管人性相通,每个人都有五大需求,但中国家庭收入千差万别,老人虽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却不能不考虑到家庭收入能不能负担得起。父母有退休金、子女有工作收入的家庭,老人衣食无忧,他们的愿望就是在能走得动的时候,多出去旅游,最好是参加团队出国旅游,一路上热热闹闹,扩大交际范围和视野,丰富人生阅历,享受人生最后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