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南浔
绵绵秋雨之中,我们来到南浔。
古镇南浔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江南水乡,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素有“诗书之乡”之称。古镇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街和民居沿河分布,随河而走,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特色水乡风貌。
著名的“百间楼”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粉墙黛瓦的房屋都是沿着河岸蜿蜒而建,长约400米,规模很大。至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建筑外形高低错落,封火山墙有特色。有琵琶式山墙,有三叠式马头错,显得格外古色古香。河岸边还建有石砌护岸和河埠,方便百姓取水及洗涤衣物。百间楼所展现的景色,绝对是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卷。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为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于1924年落成。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颍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莲庄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园林构思精巧,是典型的江南园林。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莲庄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向以“园中园”闻名遐迩。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我们来时已是秋后,荷花早谢。但池畔的几树桂花却正开的闹,连地上都一片金黄,园里桂香扑鼻,顿感觉心静气爽。这里的亭榭楼阁,曲桥长廊,环绕池周,傍水而建。桥畔古木扶疏,藤萝蔓布。北岸建有六角亭,隐于垂柳翠竹之间,极富江南水乡情趣。
小莲庄门口就有一个埠头,这是当年主人耗费数千万两银元,用了几年时间开挖了一条河流,把大运河的水上交通直接连到了家门口。我们从这里上船,泛舟游赏水乡风情。船夫在船尾摇着橹,小船在稀疏的秋雨中缓缓穿行。我们坐在船上,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两岸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仿佛穿越了时光。
小镇的咖啡馆其实也不错。35元一份的拿铁竟有满满一大杯,味道也颇纯正。我喜欢上面的树叶花纹,不舍得把它搅掉,就小心翼翼地嘬着杯沿吮吸,喝到最后,树叶还是完整的。
走在商铺繁兴的老街上,无意间发现脚下的一块石板上竟然刻有文字,便好奇地驻足低头去看。依稀可以辨认出竖写的三行文字:右边的是“道光二十二年...”,中间一行是“满洲右营厢蓝旗阵亡...”,左边一行与右边那行几乎一样,写的是“道光二十三年...”石板上的文字不全,似乎是一块纪念1832年在一场战斗中阵亡将士的墓圹残碑。这块少了一截的残碑,静静地铺在地上,成为一块承载历史的基石,默默诉说着沧桑。游人们踩在它身上穿梭而过,无视它的存在。或许再过些年,石板上的题刻就会被磨灭,那一场残酷的战争,那些阵亡的镶蓝旗将士,所有这一切往昔的印迹,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雨中游南浔
秋雨绵绵到水乡,重阳节后桂犹香。
桥檐柳影旧轩阁,老铺石街故事长。
古木夹津野鹭闲,酒旗楼铺绿阴间。
船穿烟柳江南雨,人醉桥亭曲水湾。
小桥流水柳荫深,街铺老巷遍地金。
北往南来人似织,南浔其实不难寻。
河水清清柳丝柔,摇橹小舟慢悠悠。
长板石桥连两岸,傍河商铺百间楼。
色彩琳琅风味珍,水乡小吃总勾魂。
藕心糕点桃花酒,即听名称也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