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霞尚满天——再访新中国的同龄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郑仁安先生
(接昨天)郑仁安先生没有忘记,在大雪纷飞的严寒季节,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但他说越是寒冷,越能反映出大兴安岭的特色。因此,郑仁安经常会冒着严寒,在雪地里拍照、写生。就是凭着他对大兴安岭生活的熟悉,1974年与画家史殿生先生合作,完成了根据张登奎先生的原著改编的连环画《带响的弓箭》,并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在当时可以说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与新中国的同龄人、著名画家郑仁安先生在笔会现场合影
就是那段不寻常的军旅生涯、从军经历,使郑仁安先生收获颇丰,他创作的国画《第一缕炊烟》、油画《春到长白》被评为优秀作品;《清水河畔》《天堑变通途》获得优秀奖;2003年,反映青藏铁路建设的《通向北京之路》,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举办的第十二届大路画展二等奖,并在新浪网上广为传播。
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郑仁安先生对艺术始终执着追求,孜孜不倦,也令他有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吉林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据统计,他在各类主流媒体发表的摄影美术作品达600余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获奖。
(三)
泰戈尔曾经说过:“艰苦的事业里寓有光荣,但是甜蜜的生活也有它的价值。正是为了生活的甜蜜和它的价值,才更需要艰苦奋斗。”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时间到了1984年的时候,铁道兵部队兵改工,铁道兵三师改编为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此时的郑仁安先生被安排在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宣传部负责摄像及电教中心工作。这时的郑仁安先生,开始步入了他执着追求的绘画事业的新阶段。尽管仍然属于业余创作,而不是专业从事美术工作,相对于过去而言,他的业余时间多了一些,他对绘画事业的追求也更加虔诚、更加执着了。
博采众长,是郑仁安先生从事绘画之路并取得辉煌业绩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绘画创作中,郑仁安先生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他常常以国内一批顶级艺术家、名师大师为榜样,同时也学习和领悟自己同一座城市或者身边的一些大家名家等。他还常常出入各种各类的书店,将一些精美的画集收入“囊”中,并起早贪晚的阅览、苦读、领悟和吸收那里的精华与营养。在此期间,郑仁安先生先后参加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大路画展》,他的多幅作品入选,并且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前郑仁安先生正式退休了。曾经的繁重工作,曾经的“事无巨细”,渐渐地远离了他。郑仁安从岗位上内退后,撇开了其他杂念,开始专心致致地探索和研究绘画。他说:“我要把退休后的生活,当作创作的第二个青春期,争取在晚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来。”
郑仁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他的视野更加宽泛,他对艺术的追求更加执着了。在他成为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后,他的创作激情更加强烈了,选择的题材也更加新颖了,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主题性的创作,他更是废寝忘食,不达到一定标准绝不罢休!
有耕耘必然会有收获。这里我们记录了郑仁安先生近些年一系列主题性创作的获奖情况:1974年连环画《带响的弓箭》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78年年画《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入选铁道兵美展;1997年国画《清水河畔》获吉林省第二届企业美展三等奖;1998年国画《天堑变通途》入选吉林省美展;2003年国画《通往北京的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优秀奖;2010年国画《工程队里能人多》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铜奖;2014年国画《向往北京》选入中日韩书画展;2017年国画《松花江上》参加中国老研会在北京举办的书画展获二等奖;2019年国画《高原上的青春》参加中国老研会组织的书画展入展,《风景这边独好》获三等奖;还有如前所述的2020年、2021年、2022年,他还先后3次获得金奖的荣誉称号……
我们深信,对书画艺术执着如初、孜孜以求的郑仁安先生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