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糟鱼
文/张雪风
鹿邑县贾滩镇有一种独特的美食—武家糟鱼。
在漫长的时光里武家糟鱼的香气,在豫东平原的小角落里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小镇子里悠悠飘散着。
说起武家糟鱼不得不提起贾滩古镇,它背依古老的惠济运河,据说惠济河是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开挖的运粮河,河里的鱼儿吃了散落在运河里的皇粮,自宋朝以来惠济河的鱼儿与其他河里生长鱼不同,尤其做糟鱼的鲫鱼儿,惠济运河的鲫鱼身材修长,浑色银白,面厚背高颇似纺锤型。这种鲫鱼做成的糟鱼肉质细嫩,鱼味儿鲜美,香味四溢,离老远都能闻得到。
贾滩镇惠济河段
武家人深知,只有惠济河里这样独特的食材做出的糟鱼才会独一无二,其他地方的做不出如此地道的美味。
武家制作糟鱼有其一套传统的工艺,首先把鱼儿精心处理后,在阳光下稍稍晾干,等待着鱼儿的华丽蜕变。
武家在凉晒鲫鱼
腌制,是关键的一步。武家用特制的酱料,盐、糖、花椒、八角、桂皮、香叶……这些看似普通的调料,在武家人的巧手下,相互融合,均匀地涂抹在鱼儿全身,接住把散发着迷人香气的鱼儿轻轻放入坛中,静静等待着时间的魔法。
满身涂着酱料鱼儿在坛中糟制的过程,像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在特制的糟缸中,历经数日甚至数周的沉淀。在这期间,鱼肉渐渐吸收了糟料的精华,变得更加鲜嫩多汁,而糟料的香气也深深地渗透到鱼肉的一丝丝纤维中。
将要出缸的糟鱼
当糟鱼终于出缸的那一刻,仿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揭开了面纱。鱼身完整,色泽诱人,像一个一个精雕细琢似的。它们散发着独特的糟香,轻轻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细腻鲜嫩的肉质和浓郁糟香瞬间在舌尖上化开,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惊喜。
武家糟鱼,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贾滩镇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过去,它是逢年过节餐桌上的佳肴,更是亲朋好友相聚时的美味分享。如今,它成为了贾滩镇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
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贾滩镇,当地的居民总会热情地推荐武家糟鱼。大家围坐在桌旁,品尝着这道美味,谈笑风生,那一刻,糟鱼的鲜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着这份来自岁月深处的宁静与温暖。
美味的糟鱼
对于武家人来说,武家糟鱼依然坚守着传统的制作方法,用慢工出细活的态度,用心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将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只为让这份美味能够延续下去。
当你漫步在贾滩镇的街头巷尾,想象着武家人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象着那一口口糟鱼所蕴含的故事和情感,心中不禁会涌起一股感动。
武家糟鱼,它不仅是贾滩镇的灵魂,更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宝藏,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或许,未来的日子里,贾滩镇会发生更多的变化,但武家糟鱼的味道,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那一抹无法忘怀的鲜香。它是家的味道,是故乡的牵挂,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