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历史的拷问
一一拜读桑恒昌《一座荒冢》怀思
王传华
这是一首历史悲剧反讽性的批判现实主义诗歌力作。可谓泣鬼神,惊天地!
历史陈腐的一些荒诞无稽,那些惊心动魄的人生英雄悲剧和命运的奴役苦行,撞击着诗人有道、善行、怜悯、深厚的情怀。在这里,诗人痛苦地发现,那些爱与美、真与善的正义力量,竟然是:
没有血脉
没有香火
没有人再记起
这抷瘦骨嶙峋的土
站在它面前
是无字的碑
更可悲惨的是,最终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生善行、美爱并存的真髓故事中的人物,都“演绎”成了“新版的聊斋志异”故事中的花妖狐仙。诗人疑惑,似乎不得其解。于是他向“老人”一一历史,发出了撕心裂肺的痛苦拷问:
请告诉我
人世间没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的人
阴司里可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人的鬼
诗人还是从“老人没有回应”里,在“诗醒了/世界便睁开眼睛”(桑恒昌诗句)的闪光里,看到了真相,在荒唐世界里,正是因为人间多有“举着屠刀的佛人”,所以,阴司里才多有“立地成人的鬼”呀!
诗人站在历史主义本体论的立场上,采用现代主义诗歌美学意象手法,故事性地讲述着,第次地拷问着,揭示出了一种极其荒谬的一一人祸天灾践踏人性人权、迫害正义善良的血泪轨迹。
《一座荒冢》里,掩埋着一卷血与火书写的正邪颠覆、人妖不分的控告书、起诉状!夜里,它在披着袈裟的大地上,像飘荡的骨灰磷火,在燃烧,在飘荡,在呻吟......

【诗人简介】 桑恒昌其人其诗
巜山东文学通史》称,桑恒昌的怀亲诗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
小说: 张炜、莫言;
报告文学:李存葆;
散文:山东籍著名作家王鼎钧;
诗歌:桑恒昌;
电影:张宏森;
电视:赵冬苓。
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诗评者简介】王传华(男),1940年生,山东泰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杂文学会原理事、《联合周报》原编委/文史部主任兼“东岳”副刋责任编辑、山东省政协文史编辑部原主任、《春秋》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副编审。山东省政协退休干部。专著有《桑恒昌 一个诗做的人》等。
2024年10月16日 温哥华(济南市退休教师“明湖散士”王炳强 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