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来国”里尽朝晖
宋永信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再度引发一波西游记热潮。《西游记》里有个傲来国,那这傲来国在哪啊?据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教授和泰山学院周郢教授考证研究,这傲来国就在咱泰山西麓的“傲徕峰”。
知道“傲徕峰”已经很久很久了, 但阴错阳差,一直无缘亲近。秋高气爽之际,何不俗一把,也蹭蹭热度,去爬爬“傲徕峰”,到“傲来国”里悠游一番。
想到做到,立即与队长、帽檐大哥沟通,一拍即合。随即老李即代队长发布:明天(9月21日、周六)去泰山扇子崖北沟青桐涧,莨菪子沟,围傲来峰悠游一圈。5:45出发,7:10之前泰山疗养院集合。
7.10分,众驴按时到达指定集合点,随后,在帽檐大哥指挥下,分批经“大众桥”,过检查站,沿公路向既定目标前进。
走近大众桥,忽心潮起伏,忍不住走上桥面,不由自主地往对面“冯玉祥墓”走去,但立即被帽檐大哥叫停;急急地仅眺望一眼俊俏的“傲徕峰“,就立马返回。帽檐大哥说:检查站7.30分就要关门,任谁都不让进,这还剩不到10分钟了,我们得抓紧。

过“天外村”检查站,沿西溪环山公路畅行,一路轻松自在。帽檐大哥不停地给众驴介绍着泰山西麓的风情、掌故,磁性的声音,诙谐的语言,诱人的情节,让众驴听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这是“龙潭水库” ,这是“白龙池”,看,那个小庙叫“白龙庙”,那是“逸阳亭”,再往上走,就是“百丈崖”和著名的“黑龙潭”了。这些景点,说起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呐!这“龙潭水库”也叫“双龙湖”,传说这“黑龙、白龙”,是万历年间一对孪生兄弟,当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解决百姓干旱缺水的难题,二人结伴到此,一个凿山开泉,一个筑池蓄水,在泉眼凿通的那刻,泉水像突起的巨龙涌了上来,充满了水池,流到了山下,而黑龙、白龙两兄弟,却由于躲闪不及,被水淹没到了潭里。后来乡亲们得知此事,便将潭取名“黑龙潭”,将池取名为“白龙池”,以示悼念之情。由此,这后来建起的龙潭水库,也便有了双龙湖的名字。想不到,真想不到,这些景点里竟还藏有这样凄美动人的故事。


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后面一堵红墙上,竟刻有“为人民服务”五个金色大字。这样的位置,这般的字体,除了用来表达对“黑龙、白龙”两兄弟的怀念之情外,俺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的意思。想想,一个人,无论你是大官小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为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路边山坡上一对母女,此刻,也正凝神眺望着“黑龙潭、白龙池”的方向,我想,她们之所以在此驻足,一定也在像我们一样,在深深怀念为民献身的“黑龙、白龙”两兄弟。
来到一处急转弯上坡的地方,路边突现一块写有“高山流水”的巨石,帽檐大哥说:该拐出主路了,前面就是百丈崖、黑龙潭景区了。这“百丈崖”瀑布有东、南、北三条,每每暴雨过后,三条瀑布飞流直下,犹如巨龙凌空而降,因而有“云龙三现”之说。记起来了,有一年来泰安恰值雨后,俺直奔此地,面对奇景,架起相机就是一通狂拍。事后所拍照片,竟获得了泰安市摄影比赛的二等奖。帽檐大哥说:外地人能有缘欣赏到“云龙三现”实属不易。说话间,众驴拾级而上,很快上到了“西溪石亭”的位置。这里是观赏龙潭及百丈崖瀑布的又一最佳位置。由此望去,此刻瀑布虽水量不大,但飞流直下,如练狂舞,仍颇为壮观。其下深潭黝黑深邃,望而生畏,那潭通东海,直达龙宫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好诗! 品味一番石亭上泰安知府玉构的题联,众驴继续上行。来到朱红铁栏的“长寿桥”头“云水亭”下小憩,静静欣赏桥下的涓涓细流,耳听帽檐大哥细说“阴阳界”的来龙去脉及种种传说,片刻后,健步上桥,直奔对岸的“风雷亭”。“云水”、“风雷”、“长寿”,多靓的词语,多美的寄托的啊!



年轻时泰安求学,那时登泰山还不需要门票,与同学曾数次光临此处。也曾在桥下的“阴阳界”久久盘桓,也曾在桥上、桥头促膝长谈,也曾豪情万丈,大声呐喊……。岁月荏苒,往事如烟,抖落一地灰尘,归来仍是那个少年。
沿西溪河畔山路前行,路旁一处农家菜园,那碧绿的芫荽、芹菜,疯长的丝瓜、豆角,亮着紫袍的茄子,五颜六色的喇叭花,让众驴羡慕不已,个个做起了田园牧歌的美梦。
一座黒瓦红墙的庙宇,悄然映入了眼帘,走进细看,山门“无极庙”三个金色大字沉稳俊俏,两旁门联:“天台岩下藏五百,须弥顶上隐三千。”意味深长。进入山门, 影壁上,赫然出现了道教“王灵官”的画像,这到底是佛家的庙,还是道家的观?!小庙不大,文化底蕴厚重,众多的楹联、石刻,目不暇接,细细品味,“儒、释、道”三教韵味相融相合,悠然散发;主殿前面的两株古柏直插蓝天,殿顶的荒草、藤蔓肆意生长;这场景也只有在“有容乃大”,“不让土壤”的泰山,才能神奇而又和谐的存在了。
来不及一一朝拜各路神仙,老眼昏花的俺憧憬着心明眼亮,在配殿外对着“眼光娘娘”的神像拜了三拜,赶紧追赶队伍。
石阶上追上众驴,帽檐大哥看俺气喘吁吁 的样子,笑着说:“无极庙”看完了,可知道这“无极庙”的来历和传说?俺笑着摇摇头,一脸的期待。帽檐大哥说:这“无极庙”由来已久,据考证已有千年历史,不过现在的建筑却是上世纪初建的;有意思的是,围绕这庙宇的修建,还有一段好玩的传说呢。帽檐大哥接着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使张培荣的夫人,天天纠集一批善男信女到此吃斋念佛;怕老婆的张培荣为讨好夫人,便不惜动用权力和资源,在此修建庙宇,并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因此,这“无极庙” ,也有人戏称为“怕老婆庙”。
假公济私也好,怕老婆也罢,重要的是这里有了一座庙,多了一处中华文化气息浓浓的风景。

说话间,众驴上到了一处石头院落,只见院内古槐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丝瓜架藤蔓缠绕,黄花朵朵,碧绿的叶片下,挂满了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两只养尊处优,悠闲妩媚的小猫,懒散地躺在地上,看都不看一眼过往的行人。
这一刻,突然想到,假若有来世,就在这如画的风光里,做一只这样的小猫该有多好!
歇息片刻,与帽檐大哥、众驴,共商前行的方向、路线。帽檐大哥说:安全第一,今天风大,有落石的可能,我们就不去扇子崖了,直接登“傲徕峰” ,过“火焰山”,从松棚”返回。建议得到了众驴的一致认可。随后,俺代表众驴,在进山检查站木桌上签名留下联系电话后,开始了向“傲来国”进发的驴程。
攀爬已经一个多小时了,面前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纪总、立奕”等,已经有些难以承受,忍不住在路边杂草中行走。帽檐大哥秒懂众驴的心思,立即离开台阶,选择山脊探索前进。顺利穿越封锁线后,很快,一条清晰的林中小路,出现在了众驴面前,让大家欣喜万分。

山风阵阵,鸟鸣啾啾,穿行在光影斑驳的林间小路上十分惬意。转过一面背阴的山坡,穿过一条遍布板栗树的山沟,众驴上到一处山坡,眼前豁然开朗,那“傲来国”的一众山峰,扑面而来,高耸入云,险峻雄伟的气势,让俺目瞪口呆,压的几乎喘不过气来。在齐鲁大地,还有什么样的山峰敢与其媲美。尽管逆光,尽管摄影水平很洼,但俺还是忍不住掏出手机,对着面前的美景一通的狂拍。




继续前行,帽檐大哥征求大家意见。上“傲徕峰”有两条路,一条路走“青桐涧”,比较近,但攀爬难度大;另外,今天风大,还要小心落石;好处是距离较近,风景壮美。另一条路安全,但路途较远,景色一般。当然是“青桐涧”了!众驴几乎异口同声。
9.30分左右,进入“青桐涧”,路旁满布古老的板栗树,“花婆婆”等不时捡拾树下的栗子,剥开生吃,脆脆甜甜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寂静的山涧内,突然出现了晃动的身影,令人惊讶;远远望去,似是一妇女提着袋子下山,近前相问,方知是一早进山捡栗子的山民。真是“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沿着涧内蜿蜒的小路前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乱石上跳来跳去,爬上爬下,十分有趣,称心如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庞。上到一处风光别致之地,殿后的“帽檐大哥”,见大家错落有致地穿行在如画的美景之中,忍不住大声呼喊众驴就地回头,迅即为众驴留下美好的瞬间。




路旁出现了一株叶片碧绿肥大,枝干泛青,从未见过的树木,帽檐大哥立即指给大家观看,然后笑容可掬地说到:这就是“青桐树”,这“青桐涧”就是因它而名。“阴崖摘且焙,片片青桐芽。携将圣母水,烹取女儿茶。”史料记载,这鼎鼎有名的泰山“女儿茶”,最初就产自这“青桐涧”。“泰山青桐涧,产茗青桐芽;昔日入贾府,人称女儿茶”,泰山,你还有多少宝藏,秘未示人。
山涧内继续攀爬,出密林,上到一处斜坡,没有树木的遮挡,抬眼望去,扇子崖,那似半壁残垣,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心生恐惧,然更多的则是敬畏。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想想,与一只蝼蚁有何两样!
缠绕在树上的藤蔓,叶片已经微微泛红或变黄,秋的味道愈来愈浓。路旁忽现一大片树叶泛黄的树木,金秋的味道扑面而来,众驴纷纷驻足欣赏、拍照,凝固美丽的瞬间。
路越来越陡,痕迹忽隐忽现,庆幸的是,天空的乌云正一点点散开,那呼呼作响的风,好像也温柔了许多。星光不负赶路人,相信登顶后,一定是一个美好晴朗的蓝天。
10.12分,帽檐大哥告知大家,“收起登山杖,带好手套,检查一下包包,下面开始启动“四驱模式”。果然没走几步,这路,不手脚并用就根本无法前行了。几块连在一起的巨石横在路上,俺不停地变化角度,寻找上行的最佳线路,但几番试探,不是手抓不住,就是脚蹬不老,用尽吃奶的气力,也没能上去。最后,还是在帽檐大哥的协助下,方才爬上。危难之际显身手,担心其他驴友难以上来,一项责任心特强的老李,弯腰趴在石头上协助大家,直到众驴均已安全上来,方才起身前行。
前方右面山崖忽现一条小路,观之上面奇石众多,直行还是沿这条小路侧行,众驴有些迟疑。帽檐大哥赶紧告知:小路上面奇石众多,景色不错,但安全有些问题,建议大家还是走直行登顶的线路。众驴爬到一树木稀少、略略平坦之处,帽檐大哥指着右面的山崖说到:这面山崖称作“宝瓶崖”,大家看崖壁上那块黑色的石头,像不像个瓶子的样子?传说这是当年观音菩萨来“傲来国”,收伏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时遗留的器物。“傲徕峰”以东山上有一“石猴”,恰与这宝瓶遥遥相对,看来,这一传说绝非凭空捏造。山顶有三块并列的巨石,直插蓝天,气势十分了得,该不是那著名的“三剑石”吧!问帽檐大哥,大哥说:没错,这就是“三剑石”,另外,换一个角度看,这三块巨石又似一块,故此有人也将其称为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或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远观总不如近视,抽空俺一定要攀上,近距离感受其鬼斧神工通天拔地的气势。
就要接近“傲徕峰”与“宝瓶崖”之间的垭口了,一大片光滑的石壁突然出现在眼前。小心翼翼爬上石壁,回望泰山极顶,右观“宝瓶崖”,左眺“扇子崖”,山河壮丽,心潮澎湃。众驴在此或坐或躺,留下了美好难忘的记忆。
这光滑如镜的石壁啊,雨季来怎能通过!又是一段灌木中手脚并用的爬行,10.12分,终于望见了垭口处透过的光亮。疲惫不堪汗流浃背中,按照帽檐大哥的指点,仔细欣赏一番《泰山道里记》中记载的“归云洞” ,奋力前行,10.22分,众驴终于上到了海拔934米的垭口。
卸下包包,在垭口处休息片刻,来过数次的帽檐大哥和纪总放弃了登顶,其余众驴立即左转向傲徕峰”顶奔去。
进了“傲来国”,不登“傲徕峰”顶那行?!
“傲徕峰”又名芙蓉峰。峰虽高不过泰山主峰之半,然犀利峥嵘,有傲然不向泰山低头之势,故民有谚:“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清人刘应时诗赞:“独秀西南数傲徕,天门洞宇镇蒿莱。竹林曲抱青峰云,月障高悬碧涧开。石壁谷中云散去,仙人掌上鹤飞回。登临不尽平生兴,对景愧无作赋才。”
从垭口到海拔978米的峰顶,也就十几分钟的行程,但峰顶的壮美风光,在垭口处是绝对难以想象的。天公作美,上到峰顶时空气通透,蓝天白云,站立峰顶眺望,泰山主峰雄伟壮观,龙角山、狮子峰等群峰竞秀,山峦叠翠,云影徘徊,风月无边,令人仰止;西侧“宝瓶崖”,绝壁如削,危岩万丈,奇险俊秀,叹为观止;东侧“扇子崖”,一柱擎天,气势磅礴,挥手与站立崖顶的驴友致意,恍若天上人间;南侧泰莱平原尽收眼底,城市新貌一目了然。
面对此情此景,众驴个个激动万分,恨不得让时光停留,恨不得用尽各种方法,把这罕见的美景凝固、留存、永记心间。
“立奕”站立崖边两块裂开的巨石上,高举双手,似要把眼前的美景全都揽进怀里。 “花婆婆”与“悠优”两人结伴,又是躺,又是坐,又是蹲,不停地变换着各种拍照姿势。“叶子”与“老李”两人坐在崖边,一言不发,一动不动,静静地看云卷云舒,似乎就要这样一直地看下去,看下去。“洋洋”笑靥如花,不停拉着众驴为其拍录,不停地摄录着眼前的美景。“大长腿”崖边演戏,一套舞台式动作夸张有趣,引来众驴齐声喝彩。





下山了,下山了,“上山容易下山难”,每次登泰山,最怕的就是下山,总感到下不完的台阶,走不出的深沟,趟不尽的荆棘。依依不舍地回到垭口,帽檐大哥说:下山我们不走回头路,由此南下“石人山”方向,绕过“宝瓶崖”,沿山脊前行,过“火焰山”,从“石碑峪“北或“莨菪子沟”下山。好的,好的,来到“傲来国”,欣赏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焉能不去“火焰山”、“牛魔王”洞看看。《泰山道里记》云:扇子崖“西北二里为火焰山,一峰黑飙特异。”《岱览》书中载:“南崖一洞颇深邃……,俗称魔王洞。”清《泰山志》亦云:“魔王洞,在火焰山南。”
起步前行,松涛阵阵,山风轻抚,风光如画,心旷神怡。沿小路下行不足10分钟,右面一片几十米高,上百米宽,壮观的土红色悬崖峭壁,震撼的众驴集体失语,泰山,真是无奇不有。俺不懂地理,但据说这片山崖的岩体及构造,在地理学上鼎鼎有名,好像还进入了中学课本,凡来“傲徕峰”者,一定不要错过欣赏这片崖壁。继续下行,一道十几米高的垂直悬崖横在眼前,不借助绳索下行颇有难度,已经轻松下行的帽檐大哥、纪总,站在下面山梁巨石上,不停地高声提醒大家下行的注意事项。遇到这样的悬崖,笨拙的俺从来都是玩牢靠的,那就是五刹并用,一寸一寸地慢慢挪,尽管裤子受点委屈,但总是顺利平安抵达。惊魂未定,还未来得及喘息,前面就是一道光秃秃宽不到半米的石梁,两面悬崖峭壁,看一眼都心惊肉跳。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那就是继续五刹并用慢慢挪呗。
五分钟后,待俺挪到安全位置,回头一看,嗨,人家“大长腿”竟如岩羊一般,专捡那崖壁边边, 一溜小跑地冲了下来。那“洋洋”正泰然自若地站在崖壁中间,摆着各种美姿拍照。不得不说,年轻真好。




回望一眼刚刚下来的山崖,在慨叹中迅即随帽檐大哥右转,一头扎进了茂密的灌木丛林。上上下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40分钟后,下午1.35分众驴终于来到了“石碑峪”垭口。帽檐大哥说:从此往北可以下山,路途近,但比较难走;想好走,就要前行到达“松棚”垭口,从那往北,沿“莨菪子沟”下山。安全第一,何况“松棚”的景色也非常不错,还是走“松棚“垭口吧。


爬上垭口西坡,在欣赏眼前美石的时候,不经意间回望,那号称“千年一吻”的一组美石跃入了眼帘。科学证实,这“傲徕峰”的岩石形成已经有25亿年之久,这那是什么“千年一吻”,这分明就是“亿年一吻”。但仔细看,根本就没有“吻”,充其量只是想“吻”,看来称作“亿年想吻”也许更为合适。


越过一个山包,瞅一眼“火焰山“的英姿,在一处密林下加餐补充能量,穿过一片挺拔俊俏的松林,下午2.17分,众驴终于到达了“松棚”垭口。垭口处松树亭亭,苍翠欲滴,草木葳蕤,阳光下一片金色狗尾巴草熠熠生辉,诱惑的众美驴纷纷踏入拍照。担心牛魔王从洞中杀出,骚扰一众拍照的美驴,“立奕"紧紧跟随保护。
下行从来没有过的顺畅,小路平缓舒适,穿松林,越沟壑,绕过封锁线,不到2个小时,众驴即再次穿越“长寿桥”安全下山,为本次“傲来国”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生如登山,行则必达;登高望远,心胸开阔。朋友,有空就来登山吧!
走进自然,不仅能健康体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而且还能升华你的心灵,让你看的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