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襄非遗热 磁吸引游客
文/刘孟领
金秋十月桂花香,华诞佳节喜气扬。国泰民安千载韵,江山如画谱新章。甲辰国庆假期,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一派龙腾虎跃生机勃勃景象。当你来到位于邢州古城中轴线北长街东侧的大开元寺景区时,一定会被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所吸引,怎么也不愿离开,那才叫流连忘返。
大开元寺景区,总面积5.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唯一的、“五星级广场”。广场内种植的银杏、樱花、元宝枫,国槐、紫叶李、白皮松等60多种花卉绿植与红墙灰瓦交相辉映,使人在庄严中增添些许惬意,展示邢襄古城市民生活的旺盛活力,展示佛教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展示冀南重地美丽邢台“文化兴市“的宏伟画卷。
恰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襄都区委区政府、市交建集团主办,市开元寺文物保护所、邢台古邑建没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好运泉来——非遗里的邢台”综合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大开元寺广场展开。10月1日至7日,现场设置的非遗美食、非遗技艺、非遗中医、非遗演出四大板块、涉及360多个非遗项目,好像强大的磁铁一样,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大开元寺景区变成了人的河流。广场东北的秧歌队,转着圈的扭,似奔流的河水打起旋涡;腰鼓的槌穗,一起一落,有力的节奏,如欢乐的流水腾起浪花;儿童乐园的玩童游戏,爬上滑下,仿佛游泳运动员跳跃翻滚;绕寺南北方向流动的旅游车,长长的一大串,若水上漂游的飞船……鼓声、炮声、歌声、笑声,交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欢乐曲。随风飘动的五星红旗,五彩缤纷的三角彩旗,光彩夺目的节日盛装,喜气洋洋的张张笑脸,绘成了激动人心的美丽图画。
大开元寺景区的南面广场,非遗项目异彩纷呈。
滚烫麻辣的非遗美食,火了起来。住在开元寺附近的王师博说,“从来没见到这里这么红火!”是的,你看那南和区带来的糖画,活灵活现;宁晋县带来的吹糖人,一气巨变;沙河市灌掌,麻辣爽口;内丘县的酸枣露,又酸又甜;平乡县的芝麻糖,脆甜倍香;襄都区的桐泰祥糕点,百年传承;信都区的古顺酿酒,尾净余柔;临西县的臭豆腐,闻臭吃香;威县的牛舌头火烧,外焦里嫩……风味小吃,现做现吃,美味醇厚,被游人围了个风不透。 纯朴精湛的非遗技艺,大显身手。曾在1300年前闻名天下的大唐邢窑白瓷,现场操作,制作精细,修胎工整,釉质流润,釉色白净,光照见影,明亮如镜,使参加研学的小学生深深动情;襄都区组织的金石传拓技艺,取张宣纸,轻敷于凹凸品物的表面,浸湿打实,用墨捶印,一张拓片便呈现眼前,雅趣盎然,备受青睐;榫卯结构的孔明锁,用6根木条制作的可拼可拆玩具,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开发大脑,益智玩耍;现场的非遗知识有奖问答、古寺寻宝、制作非遗主题扇子等活动,在体验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领取非选伴手礼等礼品,场景异常活跃。
望闻问切的中医义诊,现场服务。来自本市各地的名医拿手疗法,无私奉献给广大患者和追求健康的人们。内丘县灵鹊正骨疗法(省级)及内丘扁鹊痧疗术(市级),南和区韩氏中医骨伤科(省级)和南和文氏烫伤散(市级),新河邱登榜祖传正骨和制药技艺(省级),隆尧县老隆平膏药(市级),临西中医泥模灸熨特色疗法,巨鹿筋骨调理术,襄都区中药手工水法泛丸技艺,临城刘氏正骨复位术,柏乡闫氏骨科,平乡县割治疗法,广宗朱氏中药正骨法,宁晋宁北街道黄退吴氏中医外种治疗法……深受爱戴。 非遗巡演项目,更是火爆。任泽区王其和太极拳,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隆尧县招子鼓、巨鹿县四股弦、威县土布纺织、沙河市皮影戏等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轮番上阵,竞相演出。
别具一格的“王其和式太极拳”,120多年来不断发扬光大。转换自如的步伐,结构严谨的下盘,舒展大方的上身,博得了广大武术爱好者及观众的阵阵掌声;
隆尧招子鼓,欢乐红火,曲调明快,色彩浓郁,鼓舞人心。特别是全部使用的打击乐器,鼓点简朴,气势雄壮,节奏感强,变化多样,和谐悦耳,激昂向上; 巨鹿县四股弦,有极高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具有各家之长,又不失其个性,是河北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甭看那巨鹿方言,以五声调值表达,其行腔吐字,跌岩起伏,可高亢阳刚,委婉悠长;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当今从事土布纺织妇女达2000余人,曾获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博会金奖。那繁多的工序——搓花结、纺线、打线、浆线、染线、络线、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令人眼花缭乱。
沙河市皮影戏,丝竹声声,锣鼓阵阵,唱腔高亢,粗犷豪放,通俗易懂,上口朗朗,执扦灵巧,彩绘丽靓,文场武场,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口道尽千古事。 2024年国庆期间,邢台大开元寺景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非遗展演丰富多彩,旅游火爆魅力十足,美食技艺好运伴来。
这才叫:
【邢】州古城国庆火,
【襄】都大寺非遗热。
【非】常之谋勇创新,
【遗】世手艺应改革。
【热】火朝天竞相赛,
【引】经据典吭高歌。
【游】人如织涌如潮,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