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聚霞满天
张金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拦中相识四十一年之际,班委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对于八六届的同学们来说并不寻常。因为每一次,不一定都能参加,每一次,都有无法参加的同学。
聚会由班长牵头,一众班委倾力操办。班长让我们通过别的渠道打听几个很少联系和失去联系的同学,我联系到了一个几年前因住院未参加聚会的同学,还从家人那里辗转打听到了我的同桌。让她“回到”班群里,她说暂时不要。奔六的我们,还得拾起生活的零零碎碎。
聚会由王同学等几人负责采买水果零食,张同学负责主持。
首先,主持人致主持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三年同窗一生缘,四十一载梦魂牵。白驹过隙弹指间,拦中情怀永留恋!很高兴,我们又一次相见了!今天,在郁香苑,大家热热闹闹欢聚一堂,畅叙“悠悠岁月同学情,健康快乐向前奔”的襟怀和信念!首先,我代表举办“拦中八三级同学41周年聚会”的筹委会成员,向前来参加的特邀嘉宾:敬爱的马老师和周老师,表示热烈欢迎!您们的到来,使我们的聚会蓬荜生辉、锦上添花,谢谢!
在此,我们也非常感谢前来参加的每一位同学,你们的到来使我们再次刷新了“不惧沧桑从头越,竹丝管弦度余生”的认知, 谢谢!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建议:全体起立,我们用嘹亮的歌声共同朗诵这首《赞歌》,以表示对祖国的热烈庆贺:
丹桂飘香金风爽,
五星红旗迎风扬,
七十五载新征程,
砥砺奋进铸辉煌!
东方红,太阳升,
不忘初心记使命,
新理念,新时代,
伟大复兴更出彩!
请坐,谢谢!
下面,有请我们的班长李..致辞,大家欢迎!
尊敬的马老师、周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怀揣梦想和希望,一同走进那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成为了同窗好友。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共同回首那段难忘的岁月,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激动。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这次聚会的同学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
其次,我要感谢每一位到场的同学,是你们的到来,让这个聚会更加完整,更加有意义!当然,由于身体原因和工作原因不能到场的同学,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和信任。
回顾过去的四十年,虽然我们在各行各业为生活奔波、为事业打拼,每个人经历各不相同,境况各异,但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这份同窗同学情。
如今的我们,很多人已步入了退休生活,但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奋斗过的职场。虽然白了头发,少了牙,但我们依旧激情昂扬,情深意切!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金秋十月,我们再次相聚,热情洋溢,我们互诉衷肠、尽情畅悦!
最后,祝我们尊敬的马老师永远年轻!祝我们周老师永远漂亮!愿我的同学们永远快乐!友谊长存,激情永在。让我们一起记住这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谆谆教诲响耳畔,刻苦学习建家园。下面,有请我们的马老师发表感言,掌声响起!
马老师在简短的发言之后朗诵了一首《读中国》,令人荡气回肠:
读中国
在东方 有一条腾飞的巨龙
在东方 有一个巨龙的民族
在东方 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
在东方大写的方块字里
让我们和世界一起读中国
我们读中国
用祖先钻木的火种
照亮华夏文明 生生不息的长河
我们读中国
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
驾驭历史的长车 纵横阡陌
我们读中国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里
学会做人的道理
我们读中国
在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中
懂得共生共存的融合
我们读中国
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
与孔子、孟子 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
我们读中国
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
与李白、杜甫 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
我们读中国
用四大发明的奇迹
唤醒胸口沉睡的雄狮
我们读中国
铺一条锦绣的丝绸之路通向世界
让世界 走进“一带一路”开放的中国
我们在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
读感恩的中国
我们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
读思念的中国
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
读怆然悲壮的中国
我们在红旗漫卷的西风中
读繁荣昌盛的中国
我们和长辈 读门前的老树
读江上的渔火
读老娘的白发
读让我们泪流满面的
温暖的中国
我们和晚辈
读中华的崛起
读复兴的希望
读团结的力量
读让我们众志成城的辉煌的中国
读中国啊
你会越来越爱这片神奇的土地
读中国
你会越来越亲这里的每一寸山河
读中国
你会想起乳名一样的父老乡亲
读中国
会发自肺腑地向着东方喊我爱你,中国!
马老师比我年长八岁,一首81行的《读中国》朗诵得声情并茂,滴水不漏,全凭记忆。经年之后才发现,他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实在令学生叹为观止,亦令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汗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接下来,我们有请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敬爱的马老师、周老师走上舞台,请同学为老师搭红,以感谢老师对弟子们的教育之恩!也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现已光荣退休的同学们搭红,有请以下27名同学上台......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让我们汲取古人智慧和力量,学会在忙碌和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平,让退休成为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生命的升华!
下面有请冯同学畅谈退休感言:谢谢!
冯同学准备充分,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有请老师和同学们聚餐开始:开怀畅饮说美食,推杯换盏话未来!期间,有才艺的同学们上台:一展风采显身手,唱歌跳舞不言愁! 今天,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明天,我们又将奔赴四方,创造辉煌! 主持人:张 明 2024年10月12日主持毕。
同学们唱着马老师教的《阿里山的姑娘》跳起了拉手舞,沉浸在对高中生活的回忆里,沉浸在如今幸福生活的美好里。
半天的聚会结束了,这一次,又有一些同学因故没能到场,而上一次没来的同学这次也有来的。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小也55周岁了的老师同学们,有的已经是爷爷奶奶,有的孩子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孩子大学快毕业,无论现在是什么角色,都兴高采烈地参加了这次聚会,因为看到对方,就会想起少年懵懂的自己,以及校园里那些青涩的岁月。
由此,我把这次聚会简单地记录下来,再过数年,应该又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吧!余年,请珍惜!
作者简介:
张金桂,青海省作协会员,九十年代有作品散见《湟中报》、 《青海日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等纸刊,另有作品被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播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