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源
我和王光明的父亲是同村同学,关系比较密切,加之我和王光明都从事教育工作,又都爱写作,所以平时和光明接触比较多,相互交流。多年来,我一直关心关注王光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关注他的成长、成人、成才。并多次宣传报道他的教育教学业绩,多次采访报道他研发生产“奇缘清”牌高钙富硒有机苹果的情况,和他成了忘年之交。
国庆节前夕,王光明通过微信给我转来大国脊梁活动组委会将为他出版《大国脊梁》个人专辑的初版底稿,约我为此书写个"序"。由于自己年迈视力不好,但看了开头几页就将我吸引住了,于是就耐心认真地用了近四个小时一口气将书稿看完。读完之后,深感此书图文并茂、排版新颖、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富有情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同时,对王光明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也就情不自禁为北京大国脊梁活动组委会给王光明出版《大国脊梁(个人专辑)》一书高度赞赏,并对王光明在此表示祝贺!
大国脊梁活动组委会为王光明出版《大国脊梁(个人专辑)》,将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提升到国家脊梁的高度,我没有感到意外,而是完全应该,没有一点过分。书中大体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光明作为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为人师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及各项活动之中。他不只是研究、钻研怎样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将教师的"教书育人"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他发表的首篇论文《开放的环境造就人才--浅谈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入手,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剖析,从自己老师的课堂教学找样板,由浅入深探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国家的创新型人才!所以中国教育报刊社一收到他的论文很快就评为一等奖,并将他的作品入编《21世纪中国教育的思考及走向》一书"理论导航&名家论坛”栏目,该文同时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国际优秀论文、被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确定为百篇重点交流论文、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单位联合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被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邀请参评名誉教授(个人原因弃权),他的业绩入编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等四个单位编辑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中华功勋人物大典》(当代卷),王光明思想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协会、《发现》杂志社"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并入编中国首部金质版《中国管理英才思想经典》,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授予他的"中华精英"荣誉牌匾(全质)由原国家主席题写......真可谓"一炮打响,百家齐争",对他予以很高的评价,给予高规格的表彰奖励。后来,他写的每篇论文都有新观点、新思想,几乎都提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高度。他不仅拓宽、提升教学研究,而且大大拓宽、提升了教育研究的范畴。王光明没有当过班主任,但他却写了论文《家访,实施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刊登于教育部《中国教育导刊》;他不做心理辅导老师,但他写了论文《沟通,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荣获《中国教育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优秀论文三等奖并入编有关图书;他本可以不关注影视片对学生有无影响,但他写了论文《影视片,塑造学生心灵的雕刻刀——试析影视片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国际研讨会征文三等奖。这些论文无不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关,无不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关,同时也与社会、家长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有关。所以王光明作为人民教师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亲自倡导、亲自策划、亲自组织,在孙吉初中成立了腾飞文学社团组织,参加这个组织的学生人数最多,活动的成效最好,为全县作出表率、示范引领。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了积极影响。临猗县电视台、《临猗通讯》、《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教科报》、运城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王光明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深切感受到,王光明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工作态度;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他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做到了热心从教、精心从教、创新从教,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
第二个方面,热心农业科学研究,尤其是对苹果产业深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王光明作为一名果农的儿子,他本来只需要协助父母亲、协助家里搞好自家果园足以,但他却想到的是希望本居民组、本村的果农甚至是本县的果农都能种好管好果树,确保丰产丰收、增加收益;都能响应国家号召,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大搞绿色种植,建设生态果园,保护耕地环境,提高果品品质,确保味道纯正,促进全民健康。所以他倾其全家之力投入巨资,利用教学业余时间,在孙吉、北辛两个乡镇近30个村庄各作了三次不同形式的巡回宣讲课;他引领果农成立了“临猗县河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奇缘清"品牌;他在自家果园试验使用了数十种生物源农药(几种植物液)、矿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物理防治(杀虫灯、粘虫板)等等;他在“临猗果业发展60年暨第八届山西临猗果品文化节"之际,撰写了《有机果业正逢其时,发展机遇时不我待——临猗果业发展之浅见》,被组委会评为三等奖并被入编临猗县文联《临猗果业60年征文选编》一书;他自费参加了全国多个果品展览、展销会;他还自费参加了全国多个有机农业发展论坛、"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等。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无不是为国分忧、为民解困的事情.临猗县电视台、《临猗通讯》、《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品牌农业与市场》杂志社、中国农科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了王光明为主的“奇缘清"牌苹果的各种活动。"奇缘清"牌苹果的优秀品质、美味口感使它成为央视上榜品牌。
总之,由于王光明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才做出了令人羡慕的辉煌业绩,如果用一句话说就是“勤奋铺就成功路”。书中的文章以及书中展现的荣誉证书、奖牌和图片就是强有力的见证。
这本书的问世,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尤其是广大教师和青年农民,读了这本书,都会得到美的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位得到提高,一定会受益匪浅。
有人说,文人的道路充满艰辛,文人的生命永运年轻。文人的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愿王光明不停歇自己手中的笔,在已退休的岁月里,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感悟,草草成篇,实在难以为“序”。虽则如此,惟有如此,此文就权作序言吧!
王天源 2024年9月25日于运城
(本文作者系年已八十多岁的退休干部,曾任运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山西教育报记者、山西省督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都市头条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