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大海的晨钟暮鼓
作者:赵德贵
官大海,这一大气磅礴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名字一直吸引着我,我在心里打算着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成行之前,我还特意找来了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图,在地图上先把官大海的地理方位及其左邻右舍考量了一番。官大海面积不大,有16.7平方公里。位置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向12公里处。察其地貌,前迎大凌河,后依玛尼山,确属灵秀之所、风水宝地;观其四邻,南与坤都营子乡隔河相望,西与凌源市乌兰白镇相接,东、北与六官营子镇相连。官大海,蒙古族称“刮滔辉浩若”,意为长满野瓜的河岸。汉语译音为刮大海。后来将“刮”写成官,称为官大海。据说,后金天聪九年设置喀喇沁左翼族时,治所就选在了官大海。因此说是“先有官大海后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也不为过,就好像是“先有辽阳后有沈阳”一般。官大海因而被蒙上了一层高贵而神秘的面纱。
我乘车来到官大海农场东官分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下了车后停留片刻打量一番这座临街的二层小楼,然后径直走了进去。我向值班室里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说明来意,并询问去吉祥寺的路怎么走。“吉祥寺是在山上吗”“不在山上,就在向西走2公里的西官分场那儿”。自东官分场党群服务中心出门右拐,看到一处宽敞的大院,瞥见大院北端矗立着一座四层的白色办公大楼,这里是官大海农场党委、政府办公所在地。我留意到,官大海国营农场党政办公大楼挂有两个牌子,一个是沿袭保留下来的国营农场的命名,一个是几年前加挂的管理区的称谓。官大海原有的东官、西官、北荒、前坟四个农场分场也同时分别增加了 “生活区”的名号。
我沿街由东向西徐徐而行,一路上浏览欣赏着路旁家家户户庭院外墙的风光画,大多是蒙古族的风俗画,颜色靓丽,人物、蒙古包、花草、羊群、奔马等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文化墙上的丰富绘画内容里,骏马的形象又是最为必不可少的。其中有两处的两面墙给我的印象最深,一面墙上绘有八匹骏马,或低头吃草,或悠闲漫步,墙面上题写了“八骏图”三个大字;另外一处的一面墙上绘画的也是八匹骏马,嘶鸣着风驰电掣地从远处奔腾而来,墙面上题写了“马到成功”四个大字。官大海有67%的蒙古族居民,因而建有很多蒙古族标志性的“海青平”房屋,与汉族人家建的方方正正的青石房屋错落有致,融合融洽,相得益彰。
官大海宗教文化气息浓厚。在官大海国营农场的中轴线上,自东向西便坐落着升经寺、双大庙、吉祥寺等三座寺庙。这些寺庙建于明末清初,都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三座寺庙中规模最大、保存完好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吉祥寺了,寺庙大门的一副楹联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上联: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下联: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这里佛塔高矗、殿宇恢宏、古杨婆娑、香火缭绕、晨钟暮鼓、诵经声悠扬。
踏上这方土地,我感到在走向历史的同时,历史也正朝着我走来,我依稀听到了历史的足音。目光所及之处,我又真切地看到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的面前徐徐展开。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之下官大海集体经济组织也正在经历着嬗变与重生。我曾经一度执着地在探寻着三次产业的发展载体问题,对于二产、三产,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行实践已经给出了较为清晰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工业进园区、服务业进集聚区”。而对于一产的发展载体问题,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驻足在官大海国有农场,我不禁陷入深沉的思索,突发奇想:深入发掘国有农场的历史渊源积淀,有效发挥国有农场的制度优势,“旧瓶装新酒”,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国有农场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集中、要素集合、功能集聚、信息集成等效能,推动农业产业集约集聚规模化发展,国营农场会不会成为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呢?
时值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沐浴在官大海的秋光里,官大海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在蒸蒸日上。岁岁年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官大海必定会呈现出它令人惊艳的不一样。
归来。写就此篇短文的此刻,我的耳畔依然萦绕着官大海吉祥寺的晨钟暮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