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在三千多年前,今陕西省汉中境内就出现了一个有着较早较高社会组织形式的国家集团——褒国。大禹封他的一个儿子“褒”为褒君,建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附近)。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中原先后经历商取代夏,西周灭亡商的大变动,褒国依然延续不绝。在西周兴起以后,褒国原先的臣民还世世代代地与西周的臣民通婚。褒姒即生于褒国。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位于华山脚下的郑国也无法存在,于是一大部分人随周平王东迁,建国东周,另一部分人越秦岭南下来到褒国附近聚居,汉中才有了“南郑”的称呼。这么算起来,褒国至少早于“南郑”千年。汉中之名晚于南郑。公元前361年,楚国占领南郑期间,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了汉王朝,于是汉人、汉语、汉民族、汉学、汉文化等四处传播,汉中之名于是便被保留了下来。
汉中褒姒雕像(来源: 文/汉中市南郑区老科协会员、汉中市老年学会会员周云山 图片/网络)
本期责编: 汉之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