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作品
☘️《 七律·南天半月弯 》
静挂南天月正弯,
云遮半面亦新鲜。
明窗夜读高灯照,
僻韵温寻智火煎。
赏菊欣愉殊魏紫,
弄文抱朴傲愚贤。
微舒倦骨生遐想,
浩宇神游白玉船。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南天半月弯》诗句清新脱俗,将弯月之景与夜读、赏菊、弄文等文人雅趣巧妙融合,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与超脱的心境。用词精炼,如“僻韵温寻智火煎”一句,富有哲理与诗意。诗作结构严谨,情感细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随诗人一同遨游于浩渺宇宙之中。
🔸🔸🔸🔸🔸🔸🔸🔸🔸
🔸🔸🔸🔸🔸🔸🔸🔸🔸
王建群作品
☘️《 七律·夜思杞忧 》二首
一.
午夜梦回追不还,
一窗秋露透帷寒
中天月朗流云动,
沃野禾丰稼事繁。
漫数甲辰多患祸,
犹期乙巳少波澜。
芬芳但剩风前菊,
好景心仪纸上看。
二.
人生不患己无知,
但恨愚冥谬理持。
劳苦低头言励志,
霸凌顺受有雄辞。
中华正气颓风荡,
儒道玄谋愆罪遗。
万事修崇真善美,
浊沙淘尽烁金时。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夜思杞忧》二首,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绪与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第一首以“夜思”为引,通过秋夜寒露、月朗云动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寄寓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漫数甲辰多患祸”一句,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忧虑,而“犹期乙巳少波澜”则表达了对未来平静生活的向往。末句以风中残菊、纸上好景作结,既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第二首,深刻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与反思,针砭时弊,情感真挚而激昂。前两句直抒胸臆,指出人最可怕的是愚昧无知却固执己见。中间两联,以“劳苦”与“霸凌”对比,揭露不公,同时寄托了不屈的斗志与雄辩之才。后两联则由个体上升到社会层面,批判正气不彰,呼吁回归儒道真善美,期待浊世中真金显现的美好愿景。诗作结构紧凑,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
🔸🔸🔸🔸🔸🔸🔸🔸🔸
王建群作品
☘️《天净沙·深秋小景》二阕
一.
中秋寒露重阳。日高云淡风凉。
竹瘦松青柳壮。菊香衍漾。
雁飞南国牵肠。
二.
残荷丽菊丹枫。峻霜轻雾雕栊。
茂柳啼莺美梦。晓晨心动。
好秋悠度从容。
(马致远体)
❊ ❊ ❊ ❊ ❊ ❊
🌹【吉特赏析】
《天净沙·深秋小景》二阕勾勒了两幅各具特色的深秋景致,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第一阕通过“中秋寒露重阳”点明时令,以“竹瘦松青柳壮”对比展现自然生命力,菊香雁飞则寓含秋意浓与思乡情。意境深远,情感含蓄,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阕则以“残荷丽菊丹枫”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峻霜轻雾更添几分清冷与雅致。茂柳啼莺与晓晨心动的描写,既有自然之美,又含人生之悟,最后以“好秋悠度从容”收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态。两阕词作皆为佳作,各有千秋,共同绘就了深秋的斑斓画卷。
🔸🔸🔸🔸🔸🔸🔸🔸🔸
🔸🔸🔸🔸🔸🔸🔸🔸🔸
王建群作品
☘️《 霜花腴·明湖秋步 》
暮烟锁柳,碧水平,
明湖一派秋光。
霜重风微,菊开荷败,
行来稍觉苍凉。
蔽蓬崛昂。抱素怀、莲子飘香。
记当时、绚漫倾城,
一年佳季笑群芳。
过了仲秋寒露,望天高雁远,
又度重阳。
芳草曾堤,超然云阁,
和风四面沧浪。
古亭焕彰。雅士多、文脉悠长。
赞湖泉,历下风情,美名蜚八方。
(吴文英体)
❊ ❊ ❊ ❊ ❊ ❊
🌹【吉特赏析】
《霜花腴·明湖秋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湖秋日的景致,融情于景,意境深远。词中暮烟、碧水、霜风、菊开荷败等元素交织出一幅秋日明湖的凄美画卷,情感由苍凉转至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再至对湖泉美景的赞美,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令人回味无穷。
🔸🔸🔸🔸🔸🔸🔸🔸🔸
🔸🔸🔸🔸🔸🔸🔸🔸🔸
顷收今年省老干学会第九期《诗坛》,除喜刊老夫“赏秋寄怀二首”之外,又欣见淄博诗翁顾修俊先生雅和吾作一首,先生虽八旬有六,仍不失雅逸雄强之风矣~
☘️《 七律·自况 》
步韵奉和济南诗家王建群先生
顾修俊
八旬有六亦疏狂,
敲字银屏谋锦章。
一自诗词成好友,
便将曲赋演宫商。
兴来得句芙蓉下,
闲处携书竹菊旁。
韵海驰驱神尚健,
骚林信马且由缰。
其实我的原作,
又是步韵奉和的燕赵方家杨海钱先生的~
❊ ❊ ❊ ❊ ❊ ❊
☘️《 七律·老夫自许 》
步韵奉和杨海钱先生
王建群
老夫七秩剩疏狂,
落笔纵横窈窕章。
一脉长存慕贤圣,
三更不寐叹参商。
才思莫许苏辛后,
美酒频斟竹菊旁。
闻道金风染红叶,
访游惬意忘名缰。
❊ ❊ ❊ ❊ ❊ ❊
附:杨海钱兄原玉~
《 七律·自况 》
耆年尚有少年狂,
抚字浑开第几章?
一页诗书同气脉,
三分形意入宫商。
追思自许临池后,
援笔时驱卧榻旁。
总是斋心移不得,
随他信马且游缰。
吁乎快哉!
三翁唱和,诗原由缰。
雪鬓童心,夕照霞光!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