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杨正权 撰稿 夏宝国
庚子金秋,雨顺风调。洪泽湖畔,千重稻浪。欢庆锣鼓,稻米馨香。九州农民庆丰收之节,洪泽荣当分会之场。四方嘉宾,登古堰长堤,喜观世界文化之遗产。八路游客,聚农家小院,笑尝中国大米之金牌。感洪泽文化之深厚,享洪泽物产之富饶。
夫江苏洪泽,淮河之滨,位置优越,稻米生产之佳境。气候之温和,阳光之充足,兼土壤之肥沃,生态之环保,亲有机之绿水,去速成之急火,出慢工之细活。诚品质之优良。
盖洪泽湖大米,历史悠久,文化不凡也。八千年前,顺山集先人垒灶,和淮水米饭飘香。隋炀帝筑京杭运河,建谷仓白马湖畔屯粮。清朝乾隆《山阳志遗》云;“汊河有秔稻鱼蟹之利”。道光学者丁晏,挥舞妙笔,颂淮阴十大奇珍异景,柘塘秔稻,昂然入列。曹典初,近代淮域公司之鼻祖,屯田育稻于岔河,留公司街于白马湖畔,名垂青史。烽火抗日,淮宝有“欧洲乌克兰”之美誉,新四军移师就食,斯大米增铁军之营养,壮劲旅之军威,传佳话于淮北。2020,庚子之春,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封城,洪泽人忧心如焚,百吨大米,无偿捐赠,壮士驱车,千里驰援,昼夜兼程。
斯治淮伟业,惠及洪泽大米,泽被万民。旱改水千顷旱地长水稻,推新品万户百姓尝佳肴。回顾七十春秋;早期,珍珠矮籼稻勇当主帅,桂花黄粳稻乃作先锋。中期,南优系列籼稻精彩亮相,粳稻武育系列当仁不让。近期,籼米退出舞台中心,粳米走向前方。其当家品种,南粳镇稻大放异彩,淮稻苏秀鲜花怒放。
夫百姓精耕于希望之田野,斯公仆推销广阔之市场。己未中秋,吕胜年蒋暄民传其美名于金陵菜市场。癸未十月,丁解民陈从亮誉之品质于上海超市。改革初始,王晓棠,女将军,情系革命老区,荐洪泽大米于八一影厂。成迎初,善谋划,思路新,捧岔河精品于央视,巧借北京之亚运。开放年代,粮食局,善经营,远瞩亚非餐桌,销其于南非,售之于巴比伦河。盖解他邦之饥困,更饱友人之粮囊。赵绪成,丹青巨匠,寻香品尝,留影于骆殿。泗洪城头,古镇新光。志才家山,联袂共创,蟹园大米,赵毅敢闯;绿色食品,金牌吟唱。
依据考古;人类生产稻米历史,长达万载,尚余三千寒暑。中国稻米之历史,亦达万年。洪泽湖区,八千多年。斯大米品种浩浩,若无垠之森林,洪泽湖大米秀出其中,其乃放异彩之奇葩。若蕴于长淮之碧水,取宇宙之祥瑞,得天地之精华。盖补中益气,复健脾养胃,兼益精强志,且和五脏,乃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清肺!有名医云,久而食之,身健体壮。补产妇之元气,返期颐之童颜。联曰;耄耋尚食洪泽米,青春更看洛阳花。斯言信也!
嗟呼,洪泽湖大米,乃古今异珍,享誉于典籍,风靡于都市,传口碑于宾馆,受赏识于嘉宾,得赞美于良医。历久弥润,历久弥馨,历久弥珍,亦若洪泽人之精神,历沧桑而益坚韧,且焕然一新,卓越而多彩!
2020年国庆中秋初稿
2021年9月29日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晨5点再稿
注:
情系洪泽大米,有识之士灿若繁星,何以成文?盖依墨客夏公立新之力荐,兼得学者王君海赐教而增色,更凭专家樊君和清之史料,更赖泗洪人大赵毅主任之鼎力,遂成此赋。谨表谢忱!
注:
(1)2016年春洪泽湖西泗洪顺山集考古重大发现,八千年前,先人已开始稻作农业。江苏文明史被提前1500年。扬子晚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
(2)清代学者丁晏《淮阴说》载淮阴古代有十大奇珍异景,即柘塘秔稻,射阳鱼鳖,钵池王乔遗迹,山阳茶陂,古楚褈褣,楚州赀布,高丽宝鼎,婆罗之碑,宴花之楼,开元之寺。
(3)洪泽岔河古称柘塘,乃清代山阳六大重镇之一。
(4)洪泽大米多次在全国大米节上荣获金奖
(5)1991年,农历己未年。
(6)2003年,农历癸未年。
(7)2020年,农历庚子年。
(8)W克兰盛产粮食,W克兰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9)新中国成立之前,洪泽属抗日革命根据地淮宝县管辖,因粮食资源丰富,被誉为欧洲乌克兰。
总 策 划 何延超
编委会主任 夏宝国
统 筹 王海洋
本 期 推荐 夏立新
创 意 赵 毅 鲁 杰
审 稿 徐正坤 蒋厚健
主 编 孙玉清 樊和清
策划人:杨正权,
淮安市市政协委员,苏州三正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多年来,杨正权通过爱心助学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等渠道,每年向社会捐款20万元以上,已累计达数千万元,并荣获淮安市政府授予“最具爱心捐赠个人”
夏宝国简介
夏宝国,男,中共党员1960年生。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专委会会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江苏洪泽中专特聘教授。国家级项目《江苏运河史话》项目专家,文化活动策划专家。
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洪泽县资料汇编(上中下)》、《千秋诗文洪泽湖》、《洪泽县文化志》 《运河枢纽高家堰历代诗文选编》、执行主编《世界文化遗产 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洪泽非遗文化丛书》等。已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100多万字,获奖100多篇次。发表和出版洪泽湖、运河历史文化研究成果600多万字。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员。江苏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洪泽湖书画院院长、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淮安市洪泽区洪泽湖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书法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书展中展出和获奖。擅长赋文创作,已创作60多篇。代表作有《淮河赋》、《洪泽湖颂》、《淮安美食赋》《洪泽湖灌溉文化赋》等,喜爱诗词楹联,创作并发表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