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师记忆 (续)
七
贴大字报风波,应该说是我们第二组引发的。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大家提到当时学校伙食搞得不好,想反映一下。但对反映方式却没考虑好。那时大街上到处是大字报。四届人大所立的宪法,也明确指出大鸣大放大字报是民主自由,是合法的。所以就想用大字报来表达诉求。讨论结束,立即向学校领了纸笔墨,由薛荣财执笔,给事务处写了一张大字。由我、荣财、生文等几个男生贴在礼堂东面墙壁上。内容只一句话:強烈要求改善学生伙食!署名是:四十九班第二组全体。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天下午,就有别的班也贴出大字报表示支持。仅两三天,给事务处贴的大字报就贴满礼堂内外。甚至把事务室的门也封住了。是刘辉汉老师通过做思想工作才解封开门的。
那时,给事务处贴大字报最多的是五十班。五十班有个叫贾翰羽的,柳林籍,30多岁,他写的大字报,用加减乘除法揭发学校伙食问题,文笔犀利,很有冲刺力。我们第二小组只写了一张大字报,以后再没有写。现在回想,再没有写,当时是正确的选择。
八
提到批判《一百个放心》,我觉得表面是47班和51班闹矛盾发展的结果,实际上反映出学校领导班子内部的两派斗争。对后者,我们了解甚微,我不想忘说。
记得一次学校文艺演出,47班演出的剧目好像是话剧《校园风雨》,(不确切),5l班演出歌剧《一百个放心》。两个剧目都是反映当时工农兵学员的校园生活。但在对剧目的认知上,各班有不同表达。47班和51班发生争论。最后,引发了全校性批判浪潮。
当时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的时期,学校自然就是阶级斗争的阵地,不是风平浪静的。学校专门召开了批判《一百个放心》大会。会上柔孟喜老师代表学校党委作了批判发言,各班代表也作了批判,常士继老师、苗树春老师、50班语文老师陈树春等都作了批判发言。47班班主任刘勇坚老师、班长张丁香也作了言辞激烈的发言。
四十年后,回头看那时情形,我认为,两个剧目都很好,不同的是反映侧面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主题也有所不同。用当时盛行的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斗争为主的理论去理解认识,都有一定不足。而现在看,那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扩大化,是无限上纲。实际上,那时的批判,冲淡了教学。以上两则回忆,只是我个人不全面的回想,年长时久,一定有不少遗露或不合适之处汾师记忆 (续)
以上两则回忆,只是我个人不全面的回想,年长时久,一定有不少遗露或不合适之处。
爱兰,你和生文都好吧?谢谢你的关心。我打开后又有事了,没能跟你讲,对不起!
记得74年农历二月的一天,我有急事要回家,没有钱,下午在上课时写纸条向你借钱,晚饭后你拿给我,第二天我回家。返校后还了你。可在后来又说了伤害你的话。现在请你接受我迟到四十一年的发自内心的感谢和真诚的道歉!还要说的是那时的我没有信心和任何一个同学走得太近,因为我明白自己的一切。老同学请你理解原谅!我的腰好多了,不会有大问题,放心吧!祝你们全家安康,顺意!瑞岗
汾师片断略忆
一、去祈县北郭丰参观,到农田实地看学大寨成就,听村支书介绍学大赛经验,返校时车快到汾阳下起了雨,回到学校后大家都被淋湿了。
二,去文水参观刘胡兰陵园,步行去,步行回。去后听刘胡兰母亲介绍刘胡兰故事,.刘胡兰墓前谒墓。当晚返至文水城。路上我走不动了,纯正班长手拖我走了一段。晚上还去郝林梅家看了一会电视。电视很小,黑白的,当时感觉实在是新鲜事。第二天返回学校。
三,裕道河沟里拉石头,沈老师骑自行車跑前跑后关照,结果田永忠还是翻车了,所幸人车无恙。
四,庆祝四届人大闭幕,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游行好几个小时,人人都累极了。
五,全校体育运动会,我们四十九班得奖最多,全班师生合影留念。
六,去郭家庄演出,具体情况我不知道。
七,全校学生去汾阳电影院看电影,影片内容是计划生育方面的。
以上片断,许多具体细节都忘记了。所以只能略记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