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全镇七贤桥
一泓清水对梅峰,
孟光举案敬梁鸿。
斯人已作千古去,
七贤桥上怅秋风。
七贤桥村,位于梅峰山下。有一桥。村人相传竹林七贤曾至此过,故名七贤桥。举案齐眉之梁鸿、孟光晚年曾隐于此。
此村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梅峰山者,陆游名之"小南山",又谓之"天柱"。因其高临鉴湖之上,凸而显之,故有此名。此处与陆游三山别业不远,陆氏屡游于斯,有人考证,《游山西村》之村,即七贤桥也。
此处风水甚佳。峰北正垅,下瞰鉴湖,湖外有山,横抱过来,视之若几案也似,案外有尖峰耸起,故名叫梅里尖,又叫文笔案。陆游高祖,宋名臣赵抃之祖、鲁迅六世祖皆葬于此。周氏坟尚在。
古时水上交通发达,鉴湖南岸水路,如迪埠江,出入鉴湖,东至绍兴,西去柯桥,皆过七贤桥。故有名于世。
清代吴郡陈祖昭先生《鉴湖棹歌》百首中有七贤桥诗:“青骢马去几时回,斜倚薰笼百念灰。寒比七贤桥下水,香如双节墓门梅”。诗后有注云:“城西南二十里七贤桥,梁鸿、孟光樵隐;方干游寓;吕东莱读书;胡致堂、胡五峰住居之处;会稽陈山墩明范诚意二女守节,居屋四旁树梅,为生后葬焉,赐名贞洁、贞静”。此即七贤桥来历。
余至绍兴,数游此村,登梅峰。今携妻秋日又游,思七贤桥往事,追陆游之遗踪,不胜感慨。
秋瑾祖居游记
秋瑾祖居位于绍兴西南二十里外福全山村,村后有山曰覆船山,形似覆船而得名。福全之名即覆船转音而来。
村西有水直通屃石湖,清平如鉴,古鉴湖遗迹也。岸石绿树,白墙青瓦,皆映其中。
秋氏世居福全山村,书香门第。其曾祖始出仕于外地。瑾之祖居面水背山,风水甚佳。
余至绍兴,久闻福全山村乃秋氏故里,今日乃得访之。
祖居门上一额,乃冰心所书。村上一位主管文化的长者,给我们打开了大门。门里一进,乃陈列馆,展示秋氏源流及瑾之事迹,览之增加见识不少。乃叹绍兴文化底蕴之厚,小村即出如此竒女子,利当代而功千秋。
赞叹不已,是以记之。
龙尾山村游记
龙尾山村,位于福全山村以西。村北有山,形若龙尾,故曰龙尾山村。
村西有湖,即屃石湖,清可见底。屃石湖为鉴湖遗迹,故亦也称南鉴湖,乃南宋以来绍兴名湖。
通湖有水,穿村而过,直至福全山村。
水北有街,穿街而过,便见一祠堂,青瓦白墙。门前一联,曰"亮节清风自昔东陵遗瓜种,深仁厚泽迄今南国有棠阴"。
读之甚为惊讶。上联乃及秦东陵侯召平汉时种瓜之事,下联又涉召公甘棠之诗。此村又与二召何干?
询之乡老,乃知乃邵氏祠堂,其祖乃召氏。祖居河南,迁于此地五百余年矣,名人辈出。听之不觉恍然而悟。
行于石桥之上,湖水之旁耳中又闻喇叭中越剧的唱声,不觉恍惚,似乎置身于古时。是以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