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人民的精神寄托:赏梅村芭幕山、凤凰山、象头山、龙屯天池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西北部江南乡,有一个被巍峨群山包围的行政村,这里远离城市喧哗,是一个风光旖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这里是瑶族人民世代聚居,他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而芭幕山、凤凰山、象头山、龙屯天池,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的人文象征,承载着他们对自然、对祖先以及文化的敬畏和传承。
芭幕山,一个被自然眷顾的大山,在当地语言中寓为翠绿城墙,它山势险峻,连绵起伏,高高地矗立于赏梅村的左上方,覆盖满茂密的草木,就象一道天然的屏障,也犹如一位慈爱的长者,静静地保护着它的子民们。它不仅提供了丰饶的资源,比如半山的岩缝里汩汩流出的清泉,滋润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瑶族人民坚韧不拔和勤劳勇敢的精神。芭幕山的四季风情,如同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变化和希望。
春天,山上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给这里的瑶族人民增添了许多乐趣。夏天,山间的绿树,为村民们提供一个个避暑的地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挥洒着汗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秋天,山上果实累累,村民们惬意的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冬天,虽然寒冷,但岜暮山依旧岿然不动,象征着瑶族人民的坚韧与不屈。
凤凰山,因共形状酷似凤凰而得名。它与芭幕山一脉相承,紧紧相连,共同绘就赏梅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山上绿树成荫,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鸟儿便开始打开歌喉,尽情欢唱,把沉睡的大地唤醒。这两座山如同兄弟般昂首挺立,遥相呼应,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它们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连,更在文化和精神上依存,为赏梅村的居民们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精神营养。人们可以在这里登高远足,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山脚下的赏梅小学,是赏梅村教育的摇篮。学校依托芭幕山和凤凰山的美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受到知识的馈赠,还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培养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每年,他们都带着在家乡学到的知识和对家乡的眷恋走出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在不断追求中,很多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施展拳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故事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晚辈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凤凰山与芭幕山之间的半山腰上,一条公路横穿而过,成为赏梅村与外面世界连接的纽带。这条公路不仅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也为赏梅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这条公路,这里的山货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更远的市场,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交通便利,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条路更是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它,瑶族文化可以得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欣赏瑶族的传统习俗,同时外界的新思想、新技术也可以通过这条路进入赏梅村,为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象头山,瑶族文化的传承地,因其山形酷似一头大象而得名,座落在赏梅村下严屯和单响屯中间,是该村另一处自然景观。山顶上怪石嶙峋,形状各异,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些奇特的岩石,是经过千百年来风雨侵蚀形成的,它的每一道痕迹都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经过村民们既开发又保护,山上植被覆盖,长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美不胜收,真是让人留连忘返。
象头山不仅是赏梅村的地理名片,更是瑶族文化的传承地。它记录着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宗教信仰,是研究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料。每年人们都会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山祭,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象头山的传说在村民中代代相传,成为他们的记忆和精神寄托。
龙屯天池,是瑶族人民的生命之源。它位于赏梅村的东南部,是一处高山湖泊,被人们誉为瑶山的明珠。每年丰水期,水位迅速涨高,达到一定程度就自行停下了,真感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到了十月份以后,湖水平静如镜,四周绿树环绕,青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更加领略到龙屯天池的神奇与魅力,湖水不断洗涤着这里的心灵,也不断湿润了这里的人们。
龙屯天池的宁静,是赏梅村的一大特色,它倒影着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每逢节日,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或观光,或对歌,或水祭,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嘻戏,大人们在树下闲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赏梅村这四大奇观,是瑶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它们共同造就了赏梅村的自然财富。它们一起见证了瑶族人民的历史,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不过,由于处在大石山区,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赏梅村还有很多处女地尚未得到发现和利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赏梅村将会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下,还有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赏梅村终将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赏梅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