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华转中心”)是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共建的国有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机构之一,华转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共建共享、务实专业、服务创新、成就梦想”的发展理念,集聚整合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努力构建“一站式对接、一条龙服务、 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网络”的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系统,让先进技术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针对此次《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成果转化进行规定和说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解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以法治方式全面促进科技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10月1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行,展现了广东在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担当作为。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我省虽然在科研投入、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持续领跑,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着转化流程繁琐、转化周期过长、科研人员转化动力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堵点”问题,“不能转”“不愿转”“不敢转”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此,《条例》作了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六条明确提出了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并提出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机制,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条例》第三十六条中提出,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单位留存部分,可用于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转移人员给予奖励,人员奖励支出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并单列管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基数。这一政策破除制度性障碍,有助于打破现有绩效工资体系的限制,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发放现金奖励提供了可操作空间,确保科研人员可获得与其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劳动收益,真正体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 转化年度报告(2023)》数据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以直接转化为主,即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并实现成果转化,而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转让以实现成果转化的间接转化方式占比较小。因此,技术转移机构亟需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体系。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率先在国内探索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提出技术转移转化的“三个转变”核心理念:从“以成果为核心”转向“以人才为核心”,从“以供给导向”转向“以需求导向”,从“注重成果对接”转向“注重能力对接”,走出一条具有华转特色的新型技术转移转化道路。以下分别从服务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落地、联通海内外创新资源、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在服务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华转中心牵头建设省级科创平台广东省技术转移智能匹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双向智能推荐算法BiMuF,并全面应用于华转网平台、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平台、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平台等技术转移转化系统。与此同时,华转中心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持续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打造“有组织科研智能服务平台”
(Organized R&D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System),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重点解决人才画像和需求表征,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推荐成为关键技术问题,整合撬动企业需求、高校院所专家人才、服务机构、社会资本等创新资源,破解技术转移 “僵尸平台”困境。目前,华转中心已获软件著作权45项,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4项,获得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5项,集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378家高校院所4081名全球高端科研人才,提供解决方案1753项推动1172项关键技术成果对接转化,累计促成8亿元技术交易额,带动企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超36亿元。同时,依托华转网,建成运营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专家人才、服务机构、服务商品的科技服务商城“科技MALL”,汇聚海量资源超70000项。
二是在推动科技成果直接落地转化在企业车间方面,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下,华转中心启动实施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地市行、入企行、入园行等品牌活动,先后在广州、佛山、惠州、汕头、韶关、中山、汕尾、云浮等地市举办一系列技术成果对接、高层次人才对接、项目路演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人才及专家学者,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及发展痛点问题展开对接,通过现场咨询、入企入园、面诊号脉等系列措施,为超过1000多家企业技术难题把脉问诊,有效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实现科研成果落地和技术需求解决的互惠共赢,切实帮助科技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里。
三是在联通海外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华转中心通过平台“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与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创新技术转移机制的区域联动方式,与香港机电工程署建设的“E&M InnoPortal”平台、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产学研线上配对平台”互联互通,搭建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可转移转化的粤港澳知识产权24000余项。同时,华转中心牵头建设运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按照“1+1+N+N”(“1个核心总部空间+1个专业服务载体+N个合作空间+N个境外支点”)运营模式,面向全球搭建离岸基地引智引才网络,加快布局离岸基地海外渠道站点。
四是在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方面,2018年以来,华转中心受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委托,已开展50余期技术转移相关培训,开展9期科技成果评估培训及200多场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举办“广东省十佳技术经纪人”评选,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5000余名,助力培育壮大广东省技术经纪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外,根据《条例》,成果转化收益可再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这将有效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也将激活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带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激励更多新生代人才加入技术转移转化的工作队伍,进而有力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
通讯员:科记协
责编:郭静
图片:通讯员提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