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
作者:邹春林
1985底,我依依不舍脱去军装转业了。正在茫然之时,组织上把我分配到洋峰垦殖场。垦殖场辖下有分场和场办工厂,我一到垦殖场报道,就再被人事部门分配到分场熊家岭林场。三个月后,组织上又把我调到垦殖场办的新干县玻璃厂工作。
当时,玻璃厂职工几百号,几乎都是年轻人,没有代沟,精力旺盛,憧憬类似,气味相投,所以生活过得十分和谐火热,颇有“酒逢知己千杯饮”境况。
玻璃厂在当时当地是蛮有名气的,厂生产的玻璃产品广销全国各地,颇受欢迎。不仅物品受青睐,连人也“香飘四季”,四方的老师,身为知识分子,纷纷屈尊降贵来我们厂找对象,外面的有素质的“成功人士”,都以能在我们厂里觅得伴侣为荣耀。
不知是遵循“盛极而衰”的规律,还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成长的哲理作祟,红红火火的玻璃厂好景不长,到九十年代,集体所有制的玻璃厂一夜之间变为了私人企业。私企业主在那个年代往往鼠目寸光,都以损公肥私,赚快钱为目的。大家看不惯,懂技术的跳槽,不懂技术的被炒鱿鱼,没几下子,相当跑火的一个玻璃厂就没落了。
我也在那时炒了老板的鱿鱼,买了一辆小四轮,装沙运石,拉肥驮粮,走村闯户,跑近奔远,驾驶着四个轮子披星戴月地飞转,一直转到现在。
光阴在飞驰,世事在变化,红尘在老迈在新生……
洋峰垦殖场,数十年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变为了今天的洋峰街道办事处,垦殖场的直属分场改为了洋峰社区。当时的单层简易砖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其中的一幢辉煌的居住大楼,命名为洋峰佳苑,我就有幸居住在这里。
小区住居配有休闲游玩场所,各种休闲设施安装妥当;篮球场,脚球场,娱乐器材,晒衣区,充电柱……一排排宣传栏装贴着时事、教育等宣传文章、图画和相应的报刊,人们在休闲时,随处都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受到真善美的教化,让自己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洋峰,当时那些狭窄而坎坷不平的泥土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晒好、柏油覆盖的宽阔康庄;这些康庄大道,四通八达,连街接市,牵乡拉城,遐迩成网,在消除城乡差别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洋峰,不管是高楼边,广场侧还是大道旁,都在进行环境的精心美化:处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风香气馨,鸟唱虫鸣。无论是居民还是游人,来到这里,都会眸亮脾舒,心旷神怡。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一在平地一在天”啊!
我的家乡变迁如此,我的祖国何尝又不是如此?
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2024.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