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维军作品
☘️《 我从桥上走过 》
我从桥上走过
没有停留
没有看风景
也没有去看楼上是否有
之前看风景的那人
我从桥上走过
没有停留
没有去看岸上那些
登船的人们之中
有没有泥菩萨
我从桥上走过
没有停留
桥下的渡船依旧呜咽
而我,却无心再去分辨
哪是渡船,哪是贼船
我从桥上走过
没有停留
人生如梦啊,也如水
我只想快速地从桥上走过
从此岸,到彼岸
2024-10-15
❊ ❊ ❊ ❊ ❊ ❊
🌹【吉特赏析】
《我从桥上走过》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种匆匆过客的心境。诗中通过对过桥场景的反复刻画,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态炎凉的隐约感慨。意象鲜明,情感含蓄,让读者在快速浏览中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引人深思。
🔸🔸🔸🔸🔸🔸🔸🔸🔸
张维军作品
☘️《 另一种善 》
一个小女孩,从包子店
买了两个包子
回家的路上,她碰见了
一条流浪狗
两个包子。她吃了一个
狗吃了一个
2024-10-15
❊ ❊ ❊ ❊ ❊ ❊
🌹【吉特赏析】
《另一种善》以温馨的画面,展现了人性中纯真的善良。小女孩与流浪狗之间的简单互动,不仅传递了食物分享的温情,更深刻反映了人与动物间无需言语的理解与关怀。故事虽小,却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感受到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善意与美好。
🔸🔸🔸🔸🔸🔸🔸🔸🔸
🔸🔸🔸🔸🔸🔸🔸🔸🔸
张维军作品
☘️《 七星灯 》
她求她们
为饿死的奶奶
把灯芯搓粗一些
把碗里的油添多一些
但她们不
那是1958年
奶奶对我说
搓灯芯的那些人
是她的几个姑姑婶婶
在当时,瘦的像火柴棍
2024-10-16
❊ ❊ ❊ ❊ ❊ ❊
🌹【吉特赏析】
《七星灯》勾勒出一幅充满时代悲情与家族温情的画面。通过孩子为饿死的奶奶请求添油加芯的细节,展现了饥荒年代的艰难与人性的冷漠与温情并存。奶奶的回忆,将读者带入历史的纵深,那些“瘦的像火柴棍”的姑姑婶婶,不仅是家族成员,也是时代的缩影。作品短小精悍,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
张维军作品
☘️《 出 殡 》
一个人就要走了
有人悲伤
有人在哭
八个抬棺人
全都铆足了力气
像抬一顶黑色大轿
空中,有纸钱乱飞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像是要炸碎这人间的虚无
2024-10-16
❊ ❊ ❊ ❊ ❊ ❊
🌹【吉特赏析】
《出殡》以深刻的笔触,勾勒了生命终章的一幅画面。文字间流露出对生死的敬畏与沉思,抬棺人的努力、纸钱的纷飞、鞭炮的轰鸣,共同编织出一场既庄重又略带荒凉的仪式。作品深刻地触动人心,让人在喧嚣与寂静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逆转。是对逝者的一种告别,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提醒,引人深思。
🔸🔸🔸🔸🔸🔸🔸🔸🔸
🔸🔸🔸🔸🔸🔸🔸🔸🔸
张维军作品
☘️《 一个女人的一生 》
小宝贝
小公主
亲爱的
孩子他妈
贱内
老太婆
慈母X氏之墓
2024-10-16
❊ ❊ ❊ ❊ ❊ ❊
🌹【吉特赏析】
《一个女人的一生》通过称谓的变化,深刻勾勒了女性从青涩到衰老的生命轨迹,展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多样认知与定位。从“小宝贝”到“老太婆”,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身份与情感的复杂变迁。最终,“慈母X氏之墓”以庄重之语,定格了母爱的伟大与不朽。作品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
🔸🔸🔸🔸🔸🔸🔸🔸🔸
张维军作品
☘️《 弯弯桥 》
设计者到底是如何想的
这我不知道
也不需要我知道
弯,就弯吧
这并不会影响到
你渡人
弯弯桥,是金沙一道风景
如大丈夫,能屈……
也如美女,前凸后翘
2024-10-14
❊ ❊ ❊ ❊ ❊ ❊
🌹【吉特赏析】
《弯弯桥》描绘了一座形态独特的桥梁,寓意深远。诗人巧妙地将桥的弯曲与人生哲理相融合,展现了顺应自然、功能为先的美学观念。诗中“如大丈夫,能屈……”与“也如美女,前凸后翘”的比喻,既赋予了桥梁生命力,又传达了柔韧与美的双重价值,令人回味无穷。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画面感。
🔸🔸🔸🔸🔸🔸🔸🔸🔸
🔸🔸🔸🔸🔸🔸🔸🔸🔸
张维军作品
☘️《 杀鸡或其他 》
年轻时
就算没有猴子在
也杀鸡
可如今
即使有猴子在
也不想再杀鸡了
想吃鸡肉时
就把鸡丢给杀鸡的铺子
害一条命,十块钱
2024-10-15
❊ ❊ ❊ ❊ ❊ ❊
🌹【吉特赏析】
《杀鸡或其他》以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了时间、心境与行为变化的关系。通过“年轻时”与“可如今”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从亲自动手到委托他人的转变,隐喻了随年龄增长而淡化的暴力冲动与责任感的变化。同时,结尾“害一条命,十块钱”的冷酷表述,既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中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伦理与消费行为的深刻反思。
🔸🔸🔸🔸🔸🔸🔸🔸🔸
张维军作品
☘️《 一个人在取蜂蜜 》
他穿上了取蜜服
打开了蜂籍,取下了蜂脾
然后,抖掉上面不愿离开的蜜蜂
然后,用一把刀子
割掉脾上的那层黄色的蜂蜡……
我看见,那个人
取蜂蜜的样子已然轻车熟路
他并没有夺取蜂的冮山,而只是
厚颜无耻地
窃取走了蜂的果实……
2024-10-13
❊ ❊ ❊ ❊ ❊ ❊
🌹【吉特赏析】
《一个人在取蜂蜜》描绘了取蜜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作者通过“轻车熟路”与“厚颜无耻”的对比,巧妙地反思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既肯定了人的技艺,又隐含了对生态平衡的深思。意象鲜明,引人深思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共存。
🔸🔸🔸🔸🔸🔸🔸🔸🔸
🔸🔸🔸🔸🔸🔸🔸🔸🔸
张维军作品
☘️《 蚕 》
昨日,儿子微我
说他已经到达了希腊
我便赶忙
找出多年不看的世界地图
迫不及待地寻找巴尔干半岛
以及它最南端的
那片桑叶
2024-10-14
❊ ❊ ❊ ❊ ❊ ❊
🌹【吉特赏析】
《蚕》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亲情画卷。通过“儿子”远赴希腊的消息,作者迅速唤起对远方亲人的关切,并以寻找“巴尔干半岛”及“那片桑叶”为喻,巧妙地将母爱与对儿子的思念寄托于地理的寻觅之中,既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牵绊,也透露出对子女成长道路的关注与期许。情感细腻,意象生动,令人动容。
🔸🔸🔸🔸🔸🔸🔸🔸🔸
张维军作品
☘️《 还写羊 》
之前我写过
吃草的羊
被卖的羊
屠宰的羊
替罪的羊
今天我写的
是一只小小的羊
你看——跪着的他
吃奶的样子
多么可爱
2024-10-12
❊ ❊ ❊ ❊ ❊ ❊
🌹【吉特赏析】
《还写羊》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羊的多面性,从常规的生存困境(吃草、被卖、屠宰、替罪)转向温馨细腻的情感表达。新作聚焦于“小小的羊”,通过“跪着的他”吃奶的场景,勾勒出一幅纯真无邪、温馨动人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柔软与美好。作品成功地在悲情与温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