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揽胜·赏读宋俊忠《再登超然楼》
天 琮
再登超然楼
宋俊忠
晚秋偕子上琼楼,纵目苍茫意未收。
天地无涯融世界,夕阳绚烂染心洲。
明湖潋滟金波碧,画舫轻盈水色悠。
柳影娇娆迎远客,风光旖旎韵长留。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中,七言律诗以其严谨的格律要求与深远的艺术意境,历来被视为诗人技艺与情怀的双重展示。今日,我们有幸品鉴著名诗人、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的《再登超然楼》,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七言律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以细腻的情感与广阔的视野,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心灵之旅。
诗题《再登超然楼》,简短五字之间,已然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意愿。“超然楼”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既是现实中的建筑,亦是诗人理想中的精神高地。接下来,让我们逐句品读,体会其中的深意与韵味。
开篇“晚秋偕子上琼楼,纵目苍茫意未收。”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秋意浓重下的登楼图景。诗人选择在晚秋时节携子同行,登上这座被誉为“琼楼”的建筑,既体现了家庭亲情的美好,又寓意着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与展望。这里的“纵目苍茫”四个字,不仅描绘了登楼后的广阔视野,更隐喻着诗人对于世事人生的豁达态度,即便面对未知与迷茫,依旧怀揣无限憧憬,意犹未尽。
接着,“天地无涯融世界,夕阳绚烂染心洲。”进一步拓展了诗人的眼界与胸襟。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极具想象力的手法,将“天地”比作包容万象的世界,而“夕阳绚烂”则是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赞美,它们如同绚丽的色彩,深深感染着诗人的心灵。此句中的“心洲”二字,更是独具匠心,暗示了在浩瀚宇宙中,每个人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那里充满了温暖与光明。
随后,“明湖潋滟金波碧,画舫轻盈水色悠。”诗人宋俊忠先生转而关注近处的湖光山色。明净的湖面上,金色阳光洒落,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画舫穿梭其间,轻盈优雅,与周围宁静的水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意境。这里,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反映了他对于平静安详生活方式的向往。
尾联“柳影娇娆迎远客,风光旖旎韵长留。”诗人以柳树婀娜的姿态比喻远方来客的热情接待,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激。而“风光旖旎韵长留”一句,则是对整个登楼体验的高度总结,意味着超然楼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不仅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更留下了持久的心灵触动,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
宋俊忠先生的《再登超然楼》在情感表达、意境构建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首诗虽隔千年,但在登高望远这一主题上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首先,从题材上看,两者均以登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世界,内心激荡的感受。《再登超然楼》描绘了晚秋登楼,纵览苍茫的壮志豪情,《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象,二者皆以广袤无垠的自然风光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宽广与深远。
其次,两首诗皆运用对比与象征艺术手法,营造丰富的意境。《再登超然楼》通过明湖金波与画舫水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而《登鹳雀楼》则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强烈对比,揭示了诗人追求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决心与勇气。这种对比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两首诗的意境更加立体,情感更为饱满。
再者,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乃至宇宙的深刻思考。《再登超然楼》中“天地无涯融世界,夕阳绚烂染心洲。”与《登鹳雀楼》中“黄河入海流”的描述,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赋予了诗歌更深邃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宋俊忠先生的《再登超然楼》不仅是一首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以及对超然心态的追求。每一次登楼,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远眺,都让诗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最终达到“超然”的精神境界。这首诗,无疑是当代文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吟诵。
写于2024年10月15日/甲辰九月十三晚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