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青菜素面
秦淮诗
这顿早餐,老伴仍然是下面条。没吃之前,我先端祥了一番:白灿灿的汤汁,机制的面条,配上些许青莱,可谓一青二白。我皱了皱眉头,咋地?一是没看见油水。二是没闻到香味。吃完之后,我才对老伴说了餐后感。“不是这么回事,我是用排骨汤下的面呀”。老伴立即作了辩解。“哦,看来排骨汤与圆骨汤的区别,还真蛮大的呀。”我虽然视力下降,听觉不敏,但嗅觉和胃蕾尚可,饭菜好不好吃,我是一尝便知。
退休宅家,以静为主。孙女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上幼儿园的学前班,接送上下学即可。老俩口你望望我,我瞅瞅你,大眼瞪小眼。可喜的是,咱俩的身体都很好,无病无灾,没给对方添麻烦。我不挑食,老伴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顾忌。不象给下一代做饭,会嫌好识歹,老伴有无所适从的为难,嘴上不说,心里是委委屈屈。我对儿子挑明:你们独立生活,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无论何时与我们共同进餐,欢迎。托国家之福,咱俩的养老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加上我们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追求,足够用的了。我们的共识是:保重身体,尽量避免给儿女增加负担。我们懂得:要想百毒不侵,百病不扰,自身的免疫力是关键。而提高免疫力,在于营养。于是,我对夫人说:一年365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千篇一律的饭食,让厨师来做,也很难满足人的味口,不容易呢。我的意见是:粗粮细粮都吃,做菜荤素搭配;烧菜必备两种汤,鸡汤或者骨头汤,轮换着来。有了这两种汤,营养和菜的味道都有了保障。老伴夸我说话在理,欣然采纳。今天她买的排骨,基本上都是瘦肉,煮出来的肉是香的,汤是淡的。因此下出来的面条,我称之为青菜素面。
偶尔吃了一碗青莱素面,倒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的岁月。上个世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成天喊饿。吃糠咽菜,缺油少盐,没法子,只好强忍着咽下。心里默默念诵着: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是啊,红军战士吃的是草根、树皮,我们的生活又比他们强了多少倍!再后来,当过兵的人说,生病了,炊事班开小灶,下碗青菜鸡蛋面,就是特殊待遇了。从艰苦日子过来之人,懂得信念的力量,具有感恩的情怀。如今生活富裕了,不再为吃发愁了。我常常会对儿孙讲,让我回到过去的岁月,短时间内,我还能忍受。对你们而言,恐怕一天也受不了。他们听了,眼晴眨巴眨巴地,听不懂我在说些什么。唉!时代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生活的体会,忆苦思甜从何谈起来呀。还是写成文字,留给他们慢慢地阅读与领会吧。
营养得到保障,免疫力果然强大。三年疫情期间,平安度过;最后的普遍二阳,也不知是染上了,还是感冒,反正是没去医院检查,也抗过来了。咳嗽时间长了,自己去药店买对症的药,慢慢地也痊愈了。自那以后,再无感冒等疾病的发生。现在体重突破200斤大关,有点肥。可能是活动量太少,营养过剩所致。当务之急,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能量守恒,防止营养过剩,将体重控制在200斤以内。这次偶然的一碗青菜素面,虽不好吃,但启发了我的思考。算得上是新时期、富裕生活中的涟漪一点,心香一瓣,有了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