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第二卷
444(二)
改革开放——文化宣传部门阵痛之后的产物。作者有必要,有责任和义务,略述这支杂耍剧团中,演艺人员的来龙去脉…….。
04
略有常识的人们都知道,陕西户县的文艺活动,在全国,那是首掘一脂——农民画、农民剪纸、各类演艺团体星罗棋布,声势浩大……全县赫赫有名的奏剧团,国营单位,以前是财政包干……体制下放以后,自负盈亐,从此一落千丈,剧团连工资都发不下去了……演艺人员走的走,散的散,转岗的转岗。人员分流,自谋职业……好端端的大型演艺剧团,彻街底底烟消云散了……!
05
导演,剧团团长——笛竹,不忍心改行,他精挑细选,留下了剧团的三名台枉子,租了剧团的大蓬车,这才有了这支杂耍剧团……。
苗竹,演艺界的全才人物之一。编剧,导演,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门门精通。高手在民间,由他组建的戏班子,能不火吗?
06
黄宗英,笛竹的关门弟子,即是徒弟,又是结发妻子,全团百里挑一的“金嗓子”。独唱、伴唱、合唱,非她莫数……。.
女儿苗静,从小生在剧团,长在剧团……耳闻目赌,聪慧过人.。尢其是天赋的杂耍机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钢絲䌿上的动作,走、跳、翻、转,精彩绝纶……!赢得满堂喝彩。
宗英的弟弟黄宗亮,武功表演出类拔翠,空翻,倒立,行云流水……可谓是“天马行空”,美轮美幻!他把这些绝活儿,搬上钢絲绳……看得观众眼花瞭乱。
07
这样一组精英表演节目,你想看吗?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
注
凡是愿全文阅读《敦煌赤子》一书的热心读者,按装“都市头条”,点刘志军作品《敦煌赤子》,即可阅读01至440节书稿全文——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