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德门下话邢州
文/刘孟领
金秋十月,微风送爽,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邢台,以其古老的历史遗迹、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伴随着客流,我顺着古城中轴线,通过北关桥、北关街,进入古城城墙下的北门,一下子被当年那些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所包容、所感动、所震撼。
在古城墙的北门,巍峨耸立着一座雄浑壮观的大牌坊。精雕细刻在牌坊上方的脊兽吉祥物静静地连接在门头之上,炫目特制的红底黑字“拱德”牌匾熠熠生辉,络绎不绝地游人徜徉在北长街上,或驻足观望,或打卡留念,或议议纷纷,或回念历史。
安放在大方柱础上的四根石柱,支撑着高大的牌坊。牌坊顶上横卧在榫卯结构的拱檐周边的“望君出”、“望君归”工艺品,经受着风雨的侵蚀和岁月的磨砺,影显着历史的厚重;“拱德”二字,苍劲有力,威严庄重,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阳光的照耀下,牌坊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在向人们凝重深沉地讲述着它曾经的荣耀与辛酸,坚守着古老的变迁和记忆,体现着它所蕴含的历史厚重及庄重,让人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和灵魂。
千年前,邢台古城北门曾叫过“拱德门”。拱,围绕、环绕也。我们常说,众星拱月,此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当时的邢州,是北京都畿的南大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拱卫京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德”,一般指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德,作为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的一种重要范畴,在佛、释、道哲学体系中得以诠释。在儒学中,从修身与治国角度立论和谐;释学中,作解脱的基础,讲孝德观;道学中,将德与道相联系,二者沦为一体。邢州古城人民,正是基于这种寓意和内涵,藏着闪闪发光的惊奇与秘密,美其名曰“拱德”。
就在拱德门下,就在北城墙下,就在北长街北端,蕴含了众多震撼世界的事件、红色革命故事和历史文化活动。
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前身,“顺德府仁慈医院”,就在北长街北端路西门牌115号大院。那是发生在110多年前即公元1910年的事儿。天主教的神父,一方面传教,一方面兴办慈善事业,在此设立了治疗眼疾的小门诊部,利用两间房屋,称“顺德道济所”,后来叫“顺德府仁慈医院”,外籍神父在邢台免费开展各种眼疾治疗手术——眼睑内翻矫治、霰粒肿清除、胬肉切除、白内障囊外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术、青光眼造漏等,为邢台百姓解除了眼部疾病痛苦。
后来,意大利籍神父樊荫爱、波兰籍神父宣蔚仁、波兰籍神父葛乐才等医务工作者,主管顺德府仁慈语言工作,在邢台40多年的时间里,开创了中国眼科治疗新时代。1946年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收买后,在党领导下,奋力开拓新局面,把现在的河北省眼科医院,建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四大眼院之一。
河北省眼科医院,历经一百余年的眼科临床经验沉积,现在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和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眼科技术人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邢台十大金名片”。就连当年一二九师等领导人都亲受治疗,红色医疗历史闻名遐迩,且越来越红火。
顺德府仁慈医院的遗迹,仍安然静坐于原址。天长日久,进入现场查看遗迹——仁慈医院二层楼及其当年使用的医疗器械等,一目了然。不过,现在到现场的进出地址门口位置发生了变化,得从顺德路开元社区大门通行。它成了河北省眼科医院成长的“活化石”。
说顺德府仁慈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一定要说开创顺德府仁慈医院的主办人和诞生地。
仁慈医院的诞生地,就在北长街北端路东的天主教大院内。它是邢台市襄都区不可移动文物。
天主教大院,占地20多亩,面积1873.3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这块处于城市闹区的天主教地,而今整天锁门紧闭,还待开发。
国庆节那天进入天主教大院,得益于邢台天主教团体的郝贵良会长。他,不顾78岁高龄的岁数现实,高高兴兴地带领我们深入到荒草野林之中,查看疯生疯长的“世外桃源”。乱木草丛中的天主教堂建筑残留房屋,仍可清晰辨认,哪里是耶稣圣心堂,哪里是钟楼。但,实际上已经破败不堪。
郝会长说,建于1902年的顺德教区耶稣圣心堂,24间,南北走向。堂门建有钟楼,坐落于天主教公署院内的钟楼,顶高七丈有余。主教公署的门楼,是中国古典式建筑,门上横匾书写着三个大字——“义德堂”。天主教院内,除耶稣圣心堂外,附属建筑共110间,占地20多亩。
在抗日战争前期,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大量的周边县居民躲藏在天主教顺德教区主教公署,和外籍传教士一起,生活在这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解放后,195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卫生部购买了主教公署,到20世纪末,这片建现群成为部队营房,部队人员根据国家发展需要,近些年才交给邢台政府管理,邢台天主教看守。如今,这座大院铁门紧锁,100年前建设的天主教堂仍在,青砖青瓦山坡顶,高大山墙正在述说着历史上的故事,雷击倒下的大树默默期待着世人拯救,荒芜蓬松的野树花草正盼着改造、焕发生机!
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九周年的重大节日时刻,邢台人民没有忘记 1945年9月24日解放时,为了保卫抗日战争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一支队司令员秦基伟率领部队,舍生忘死解放了邢台。
难忘那1945年9日23口夜11时,总攻开始。太行一支队十团总攻邢台北门。战士们在接近城门之处挖好了爆破药室。此时,三连九班十名战士,头顶用水浸湿的棉被,冒着炮火,及时送上去100公斤梯恩梯炸药。一声巨响,整个城楼炸飞了。北门的爆破,吓懵了敌人。十团的战亡们立即冲了上去,向邢台市中心挺进;这时,北城墙西段的四十二团尖刀排趁机每人提一篮子手榴弹投向城墙上,占领了城头;冀南二分区部队,在火力掩护下,竖起多架云梯,与东城头敌人鏖战,迫敌溃退。同时,一支八路军部队在南城墙爆破成功,从豁口突入。敌人在我军三面突击下,2000多名伪军乖乖放下武器。邢台得到解放,北城门立了头功!
正所谓:
邢台解放打头阵,
粉碎日伪炸北门;
天主教堂讲大公,
修道脱颖为居民;
仁慈医院济百姓,
防盲剔苦专救人;
拱德京畿得天厚,
邢州北关文化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现化建设邢台篇章时,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