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十)
文/乐天(北京)
四十六
追杀关羽(押豪韵)
旌麾映日风流至,
鼓角横空筹策高。
幸得先生怜故旧,
方期大汉有英豪。
注:“旌麾”,古代主将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子。喻夏侯惇一路追杀关羽的军队;“风流”,喻夏侯惇狂妄自信;“先生”,指张辽;“怜故旧”,指张辽念及与关羽的故交;“方期”,属于短语。“方”与“期”搭配时,一般为副词。可表示①刚刚、②这才等;“期”与“方”搭配时,一般为动词。可表示①希望、②约会等;“大汉”,汉代;“英豪”,喻关羽;关羽过五关所斩六将,都是夏侯惇的部将,因此一路狂追,要活捉关羽交予曹操。厮杀中,夏侯惇连收丞相两道檄文,要求他对关羽放行,但他借故继续厮杀。直到张辽赶到,说明曹操已知关羽斩六将之事,才不得已停手。
四十七
计斩蔡阳(押寘韵)
回眸一霎魄升天,
弹指千秋魂入地。
此去悠悠尽主恩,
平生惘惘非天意。
注:“回眸”,指蔡阳回头观望;“一霎”,片刻、瞬间;“魄升天”及“魂
入地”,喻蔡阳死于关羽刀下;“悠悠”,喻荒诞;“惘惘”,惊惧、惶恐、失意等;蔡阳是曹操麾下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被誉为“刀祖”。关羽连日征战,疲惫不堪,且已大战几十回合。为尽快了结,关羽急中生智,赚蔡阳回头瞬间,计斩蔡阳。
四十八
古城聚义(押麌韵)
将帅孤城梦里歌,
君臣古镇樽前舞。
华堂入酒喜连营,
曲榭明窗春满户。
注:“孤城”,喻古城;徐州兵败后,刘备投了袁绍,关羽降了曹操,张飞占领了古城。几经磨难,刘备收了赵云,使五虎上将有其三。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君臣终于在古城重新聚义。这一聚,改写了汉末历史;这一聚,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基。
四十九
小霸王怒斩于吉(押韵)
百卷奇书济世难,
清风雅道安民易。
残躯霸主梦还乡,
末路仙人魂做客。
注:“小霸王”,喻孙策;“奇书”,指《太平青岭道》,书内均治病良方;“雅道”,指琅琊宫道士于吉;“残躯”,喻时年26岁的孙策,已经中箭;“霸主”,喻“小霸王”孙策;“末路”,路途终点。喻没落衰亡;“仙人”,喻于吉;东汉末年,明道于吉威名远扬。东吴只知于吉,而不知孙策。孙策怒而借故杀之。
五十
孙策遇刺(押月韵)
丹山野径卧仇家,
碧草疏林埋骏骨。
堕泪难寻屋角霞,
伤心只有枝头月。
注:“丹山”,喻丹徒山;“仇家”,喻许贡的门客;“疏林”,喻身边没有护卫;“骏骨”,良马。喻杰出人才;孙策在建立东吴过程中,杀戮已经投降的当地官员(譬如许贡),引起不满。于是惨遭仇杀。
五十一
孙坚继位(押灰韵)
一代英名随梦去,
千秋霸业伴愁来。
斯文大义经邦策,
盛事精忠济世才。
注:“英名”,喻孙策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奠基人;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遗命孙权继位。孙权招贤纳士,镇抚山越,多次率兵击退曹操大军的进攻。
五十二
许攸投曹(押覃韵)
废黜衰颓终败北,
空愁日月亦图南。
投名旧好辞奇妙,
献计新盟赋正酣。
注:“废黜”,罢免或革除官职;“衰颓”,颓废。喻汉灵帝刘宏;“终”,喻失败;“败北”,喻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计划败露;“图南”,喻志向远大;“投名”,投递名帖。喻觐见礼;“旧好”,旧交。“辞”,喻计策;“新盟”,喻曹操部;“赋”,喻欢庆胜利的歌舞;许攸曾参加废黜汉灵帝刘宏活动,后因计划泄露而失败。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许攸改投曹操部。许攸将袁绍部的军事机密,合盘告诉曹操。并献计于曹操。曹操完胜。
五十三
拒谏兵败(押漾韵)
休兵挂剑乱行尘,
不战悬弧孤祖帐。
自信王师厌寂寥,
谁知士气多惆怅。
注:“休兵”,停战;“挂剑”,典故。喻休兵;“行尘”,喻远征而来的曹军;“悬弧”,喻尚武;“祖帐”,喻送行的酒宴;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根据敌我两军情况,建议袁绍暂缓战事,用持久战对付曹操的急战速战。袁绍刚愎自用,认为田丰涣散军心,将其披枷入狱。结果大败,一蹶不振,不久病逝。
五十四
乌巢之战(押庚韵)
精兵夜战乌巢阵,
劲旅炎威虎口惊。
啸咏连天污雅望,
芳华满地尽精英。
注:“精兵”,指乌巢之战中,曹操只挑选了五千精兵;“夜战”,指夜间突袭;“乌巢”,袁绍的储粮地;“炎威”,酷热的威势。喻焚烧粮食;“啸咏”,喻厮杀声;“芳华”,青春年华;乌巢之战,是决定双方胜败的关键之战。曹操获悉乌巢情报后,选精兵连夜突袭。尽数烧毁屯粮,杀败驻军及援军。袁绍大败。
五十五
张郃投曹(押未韵)
出奇策劲旅孤魂,
济险时精兵霸气。
一骑君来取自便,
双龙客至聊相慰。
注:“奇策”,喻袁绍使用“围魏救赵”计谋;“劲旅”,读Jìng lǔ。指张郃所率骑兵,为袁绍的主力部队;“孤魂”,喻张郃的部队损失惨重;“济”,救济。喻曹军早有准备;“险时”,喻袁绍军来犯;“精兵”,指曹军;“霸气”,喻曹军士气高昂;“一骑”,指张郃所率骑兵;“君来”,喻张郃部投诚;“双龙”,指张郃、高览二位大将;史书认为乌巢之战非常关键。但作者认为张郃、高览投曹更加关键。如果张、高二将不投曹,袁绍没有粮食亦可再战,曹操损失注定惨重。而张、高投曹,则袁绍由此溃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