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字中寻找快乐
老 革
2006年7月中旬,吉林省政协文史委为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1968年——2008年),发出通知,号召老知青撰写回忆录,并准备编辑出版一本名为《知青回 &忆录——一支难忘的歌》的书籍。
然而,由于我文化基础薄弱,一直不敢动笔。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文史委办公室主任、吉林省著名作家姜东平老师。在与他的交往中,我得知他竟是我中学下两届的学弟。在他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了我的写作之旅。
我写的第一篇知青回忆录题为《寻马》,讲述的是当年我和社员三爷在春季沙尘暴中,历经四天,忍饥挨饿,千辛万苦寻找丢失小马驹的故事。
起初,我在纸上写作,不知用掉了多少张草稿纸。每写完一遍,我都会反复斟酌每一段、每一句是否通顺,尤其是文章开头,不知修改了多少遍,却仍不满意。
文章完成后,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总感觉少了些回忆录的“味道”,仿佛是一篇誓师大会上的发言稿。几次想要放弃,但想到那些下乡插队的经历,那是我作为知青的历史见证,无论如何也要写出来。
女儿在家看完我的回忆录后,笑着告诉我,写回忆录的重点在于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清晰呈现,并建议我在电脑上练习写作,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随时在百度上查询。
女儿的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其实,电脑打字也是女儿教我的,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从那以后,我每天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学习写作。电脑写作果然比纸上写作轻松方便得多,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每当一组文字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清晰直观,让我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将稿纸上的内容全部输入电脑后,我仔细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语句不够通顺,有的段落顺序颠倒,尤其是文章开头,显得格外别扭。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直接切入主题,写完后,果然有了开门见山的感觉。
文章完成后,我通过邮箱发给了我的好友——长春市著名书法家、作家周志忠老师。他不仅帮我修改了文稿,还告诉我,文章中多余的括号可以删除,有些地方用间接引语也能表达清楚意思。对比修改前后的稿子,我不禁感叹,写作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后,我开始着手第二篇知青回忆录《知青生活趣事》,这次写作比第一次顺利了许多。幸运的是,我的处女作《寻马》被收录在《知青回忆录——一支难忘的歌》一书中,而《知青生活趣事》则刊登在文史委创办的内部刊物《读史》上。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写作的热情。
此后,周志忠老师成了我的写作指导老师,他不断启发和鼓励我,告诉我:“退休在家学习写作,其实是一种乐趣。文章无论好坏,图的就是个乐呵,写作就是玩儿,玩儿中有乐,乐在其中。”听了他的话,我深感认同。
退休后,我对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在笔耕不辍。
几年间,我先后创作了《父母家事》《我的人生三部曲》《我的知青岁月》《我曾见过敬爱的周总理》《表哥》等近百篇文章。其中,《我和女儿是校友》《昔日“小假山”今日御花园》《儿时的“电匣子”》《百年小石磨》四篇文章先后刊登在《长春日报》晚晴版,还有几篇发表在《读史》上。更让我欣喜的是,我的中篇小说《刘老太的传奇人生》于2022年12月刊登在《大湾》杂志上。当我拿到样刊时,激动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2023年11月,我的小小说《老局长过年》在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吉林省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众艺杯”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此期间,我还尝试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一部反映知青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上部)。
为了让这些作品能与更多文友交流,我先后注册了《美篇》《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百度》四个文学平台,将文章编辑后发布,同时帮助文友们的作品也得以展示。
我的文章见报或刊登在刊物上,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初学者兴奋不已。多年的老知青朋友、老同志看了我的文章后,都对我刮目相看,称赞我文笔不错。然而,我心里清楚,我的作品与专业作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闲暇时,我会仔细阅读自己写过的文章,从中寻找写作的乐趣。
比如在《知青生活趣事》中,我这样描述:“正值春夏之交,地头边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小杨树,枝叶茂盛,亭亭玉立,宛如美丽的少女,在微风中婀娜多姿。那是我们下乡后第二年种的知青树,也叫扎根树。小路两旁的草丛中,点缀着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花,竞相开放,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在抒情散文《踏春》中,我写道:“漫步在广袤的田野上,眼前是一条小溪。俯下身,侧耳倾听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美妙的《春天交响曲》。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如流水般流入我的心间。我静静地听着……听着。小溪的潺潺水声,似乎把我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我呆呆地伫立在那里,如痴如醉地倾听小溪的演奏……”每当读到这些描写景物的词句,我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我还喜欢躺在床上,利用手机语音功能朗读自己的文章,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惬意。在周志忠老师的引荐下,我加入了几个文学群,每天拜读老师们的作品,受益匪浅。
学习写作后,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内向变得外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在文学群里,我结识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感染着我,让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与技巧,如直叙、插叙和倒叙,如今我已能运用自如。经过不懈努力,我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我的努力,我的作品受到了作家和文友们的关注与青睐。2018年和2021年,我先后被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长春市作家协会和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作协会员让我倍感兴奋。
如今,我终于找到了退休后的快乐生活之道——每天坚持学习写作,在文字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左一:姜东平、中间:作者、右一:周志忠
作者:老革
【作者简介:
张文革(笔名老革),男,老三届知青。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虽已年过古稀,仍酷爱文学。
喜爱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体裁,作品散见于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
小小说《老局长过年》曾荣获2023年11月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吉林省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众艺杯”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二等奖。写作宗旨:在文字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撰稿、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