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颖先生《重阳节与友人登高吟望》 简析文/王楼(内蒙古)
重阳节与众友人登高吟望(新韵)
郭 颖(内蒙古)
林高路远步当车,甩杖攀援又若何?
寒露挟风生细雨,飞霜裹雾覆长坡。
玉皇山麓惟一塔,弥勒城垣不二佛。
登顶望极秋似水,红河雨霁涌烟波。
这是一首写景状物佳作。立意明确,文字集中,思路清晰,意象鲜明,语言精炼,且朴实无华。
首联,“林高路远步当车,甩仗攀援又若何”,破题,描写登高的艰难与登山者的无畏精神。首句中的“林高”“路远”暗示登高的艰难。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突出登山者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颔联,“寒露挟风生细雨,飞霜裹雾覆长坡”,描写登山时的气候环境,再次暗示登山的艰险。出句说不仅刮风,还有濛濛细雨,因而道路湿滑。对句说薄霜覆盖了石径,还笼罩着浓雾,再次暗示石径湿滑,能见度很低。
颈联,“玉皇山路唯一塔,弥勒城垣不二佛”,描写登顶后远望所见,扣题目中的“吟望”二字。出句说玉皇乃山路上唯一一座宝塔,对句说弥勒的塑像是城垣中唯一的一佛。
尾联,“登顶望极秋似水,红河雨霁涌烟波”,再次描写极目远眺所见奇观,突出题目中的“望”字。
上句描写放眼远眺看到的秋景像汹涌澎湃的流水,照应了颔联的“飞霜裹雾”。下句再描写远望红河河面上涌起滚滚烟波,句中“烟”暗喻浓雾。句中“雨霁”又回应了第二联中的“细雨”。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每联内容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可谓天衣缝。语言贴切凝炼,特别是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动词、形容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咸染力。如动词挟、裹、覆、涌,形容词高、远、细、极等都极具表现力。还有巧妙地远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这些优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