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通发展和城镇化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如人体之血脉,大小纵横,人际往来,货物交流,生产生活,皆为依赖。城镇化乃是于交通方便之处,要素和人口聚集一起,百业兴旺。二者相辅相承。
(一)汤峪川建国后之交通
余向以为县城至汤峪川之古道,经桃花岭鬼神岔,经洪家寨再通向南北坡下各村。不料竟有失误。数日前为查明时蓝田八景,翻阅《隆庆县志》县图,见至汤峪川之路线,过白鹿原,经回回嘴头,穿汤峪河后,折而南行,至石门汤泉,甚为诧异。
后翻92年《蓝田县志》,知古时县城西来官马大道,经柳湾——水泉——回回嘴头——长安魏家寨,至汤峪川,又经塘子街——高堡——聚庆——石门坊——长安魏家寨之路线,贯通川中南北。 建国后汤峪川之交通,乃上述路线之替代。
1956年,西安市改建民国之西汤线,从田家村坡穿赿八里原,经聚庆过洪家寨西,直通塘子街,即为古之长安城东穿浐水,从魏家寨至塘子街之旧路之替代。西汤线建成通车,不过当时诸河未架桥,大雨时车辆不能通行。后七十年代建桥,风雨无阻。
1974年,蓝田到汤峪公社洪家寨的战备路建成,才经过鬼神岔,是对古县城东来道路之替代。1975、1976年灞河、焦岱河、汤峪河上架桥,晴阴无碍。汤峪交通,此时处于全县前列位置。
2000年以后,随着关中环线的贯通,长安魏寨与汤峪洪家寨公路又建成连通,汤峪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终于形成了十字交叉格局。汤峪川之发展,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二)八十年代后之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前,集体经济,农业为本,工业不兴,城镇化无从谈起。其时洪家寨以上,塘子街以下,诸村与公路皆不搭界,公路两旁仅存奌状国有单位。六十年代有汤峪卫生院,70年代汤峪水库建成后又有汤峪支渠管理站,1976年12月又建县汤峪棉绒厂,1979年成立汤峪法庭。仅此而已。
80年代改革开放,乡村经济开始活跃起来。乡镇企业开始出现。90年代改开加速,西安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吸聚作用突现,资本纷纷向城市转移。无工业化的支撑,使得汤峪的城镇化,仅限于农村街市化阶段。今分高堡集、洪家寨十字和石门村分而述之。
高堡集
"文革"中集市被取缔,1984年才恢复。此时高堡村整体与公路尚有距离,集市亦在村内。交易内容尚有典型的农业时代的痕迹,比如骡马、木头交易。
90年前后,农村居民和收入水平提高,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缺乏资金,故当时有一土政策,在庄基使用权县土地管理机构正式批复之外,允许村上私下出售庄基,后由县上罚金予以追认。故此高堡、石佛寺两村向公路沿扩张,以取交通之便。其中石佛寺得村人相助,首先在村中铺设水泥道路。
与此同时,集市也向公路延伸,交易内容也发生変化。旧日的木头、牛马逐渐不再。每逢集日,高堡村内广场内可交易农具、纺织品、农产品,玩具等,公路两旁则是蔬菜、果品和吃食。公路旁商店铺面沿街分布,又有医院、金融、供销、税务、工商等单位入驻。虽名为村,宛如街镇。
时至今日,塘子街土地开发殆尽,高堡村内也开展了房地产开发,有别墅区。二村几乎相连。一为温泉产业和现代服务体系,一主传统集市交易,受益于塘子街旅游的外溢,假以时日,二村必形成商贸一条街。
洪家寨丁字路
环山路未开通之前,南北方向的西汤公路和东西方向的蓝汤公路在汤峪川洪家寨村南头相接,形如"丁"字形状,前往蓝田、西安旅客,必与此处换乘,故称其为丁字路。吾等皇甫川人,进县必与此处等候塘子街回县客车,故印象颇深,构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八十年代前后,丁字路周围尚无建筑,冬春麦苗碧绿,夏日遍地麦黄。
改革开放之初,始有人在丁字西北角搭建茅草棚作为修车铺,从修理推车子、架子车,径至修摩托、修汽车、修电焊农器家具。后茅草棚变成了数间土胡基瓦房,小食堂、小卖部、理发店、销售煤油汽油柴油的小铺应运而生。吾等赴县,必于此处候车。
数年间,汤峪水库支渠管理站于丁字路东北角建起一砖瓦房,作为生产资料门市部,吾等候车,复转于此。同时县农技中心又于西南角盖起两层小楼,销售化肥农药种子饲料。
九零年前后, 村子私售庄基。于是洪寨村向路旁扩张,并以丁字为中心,于西汤公路两边建房,以后皆转为铺面。供电局亦建变电站于其间。
2000年,关中环线贯通,丁字遂化为十字,周边环境和设施得到改善,白日车水马龙,穿梭而过,晚上灯火通明。西南角偏西又修了加油站。
如今的十字周围,饭店广布,间有其他商店,宛然一小街镇也。然其集市在高堡,这里尚不能为市。
石门村之复兴
改革开放后,石门村出现了复兴趋势。
村中曾有服装、床单、被罩、窗帘、刺绣等加工厂共二十几个,石门人的足迹曾遍布全国,他们从纺织业发达的南方贩回布匹,在石门的绣花厂加工成漂亮的床单、被罩、窗帘,再转头售卖给全国的客户,靠此起家。以后涉及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
石门人经商依托于城市,他们曾在西安文艺路、康复路、兰州、银川等处有商店一百多家。《西安乡村记忆》中都明确记载着:在西安康复路做生意的,很多都是石门人。
作生意发了财,便于故乡建别墅、卖车,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一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声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国务院副总话的温家宝,曾至石门村视察,于戏楼前头照相留念。
然而,石门村的地理位置欠佳,远离公路。集市又在附近的魏寨。这就决定了石门村就像浙江的温州市,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到城市里寻找机会。就像颇为有名的崔义民,他创办的西安广鑫商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蓝田县华胥镇,西安中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涉足西安房地产行业。
这样,石门村最终既无法成为一个生产中心,又无法成为一个集贸中心,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最多幅射附近几个村的消费中心。这就是石门村的餐饮业和村市。
总之,缺乏工业化的支撑,乡村的城镇化只能限于街市化的水平。而今汤峪镇,因交通之便,以塘子街温泉开发为龙头,以高堡集为中继,下有洪寨十字小街镇相托,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经济区,将汤峪川下片拉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