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寄君》赏读
天琮
寄 君
宋俊忠
拂依檐角夜奔忙,万里驱驰入此乡。
阳暖山悠停倦步,言长语短诉情肠。
坡前摘菊香盈袖,笺上留空墨蕴芳。
纵使无言书未赋,清风知晓寄何方。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下,诗歌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寻觅者。今天,我们要一同探索的,便是著名诗人、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先生笔下的《寄君》---一封藏于诗中的深情信札。宋俊忠先生借助精炼的文字,编织了一个关于友情、自然、生活和情感共鸣的美丽故事,邀请读者共同参与一场心灵之旅,感受其中蕴含的温柔与力量。
这首七言律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与自然情怀,值得一探究竟。
《寄君》开篇便以“拂依檐角夜奔忙,万里驱驰入此乡”的形象勾勒,迅速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且富有动感的画面之中。诗人用“夜奔忙”、“万里驱驰”,隐喻着人生的旅途与追求,即使路途遥远,也阻挡不了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寻。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凸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也预示了整首诗将围绕着“寄情山水、寄意远方”的主题展开。
接下来,“阳暖山悠停倦步,言长语短诉情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阳暖山悠”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他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外界多么喧嚣忙碌,总有那么一处地方,可以让疲惫的心灵找到片刻的宁静,停下脚步,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而“言长语短诉情肠”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与珍贵性,即便是最质朴的话语,也能深深打动人心,传递着最真实的情感与思念。
“坡前摘菊香盈袖,笺上留空墨蕴芳”二句,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欣赏,以及对文字之美的独特感悟。这里,“摘菊”不仅是一种行为的描述,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而“笺上留空墨蕴芳”,则暗示着诗人对空白处的重视,意味着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一些空间,让思想与感情自由飞翔,就如同书画那留白一样,更显墨韵与芳华,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与情感。
诗的结尾,“纵使无言书未赋,清风知晓寄何方”,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收束全文,给人以无限遐想。诗人似乎在说,即便不著一字,亦能传达心意。真正的沟通与理解,往往超越了言语的限制,就像清风一般,无形无迹,却能洞悉一切,将诗人的思念与祝福送往天涯海角。这里的“清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见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连接了诗人与远方的朋友,成为了最真诚的情感纽带。
综上所述,《寄君》是一首格律严谨、形式工整、音律优美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内涵丰富、情感真挚的艺术佳作。它以自然为媒介,借景抒情,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宋俊忠先生的这首《寄君》,恰似一杯醇厚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值得我们在忙碌之余细细品味,从中汲取力量与灵感,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瞬间。
写于2024年10月15日/甲辰九月十三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