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忠公祠怀古
谢岳雄 / 文
阳光温柔地洒在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上,我带着一颗敬畏与景仰之心,踏入了位于鼓楼区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林文忠公祠。这里,不仅是一处缅怀先贤的圣地,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可磨灭记忆的见证。
步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的林则徐铜像,他身着清朝官服,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正凝视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许。铜像四周,绿树成荫,花香袭人,仿佛自然界的每一份子都在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缓缓绕行铜像一周,心中默念着林则徐那些掷地有声的词句,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壮志,让我心中涌动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穿过铜像后的石板路,便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林文忠公祠。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风格建筑,红墙灰瓦,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和谐共存,仿佛是时间特意为这位历史巨人留下的印记。步入展厅,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展览分为多个部分,详细记录了林则徐的一生,从他的早年求学,到为官一方,再到力主禁烟,直至最后的贬谪生涯。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无声地讲述着林则徐的故事,让访客对这位先贤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林则徐的仕途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的壮举。那时的中国,正遭受着鸦片的严重侵害,无数家庭因此破碎,国力日渐衰弱。面对这样的危机,林则徐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禁烟的重任。他在广州期间,严厉打击鸦片走私,迫使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并在虎门海滩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也为中国近代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拉开了序幕。

站在模拟的虎门销烟场景前,我仿佛能听到那熊熊烈火中鸦片被销毁的噼啪声,看到林则徐坚定不屈的身影。那一刻,我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光芒,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然而,林则徐的禁烟行动虽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却触怒了英国等西方列强,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贬谪新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逆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乐观。在新疆期间,他积极投身于边疆治理,兴修水利,改良农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四洲志》等,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这位先贤的伟大精神。他的爱国情怀,他的勇于担当,他的坚韧不拔,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走出纪念馆,我心中充满了感慨。林则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更是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回望纪念馆,我不禁想起了林则徐的那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不仅是对林则徐个人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鞭策和启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像林则徐那样,拥有广阔的胸怀,包容不同的声音,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私欲所动,勇敢地面对挑战,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开林则徐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处心灵的洗礼之地,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也汲取了林则徐精神的精髓。我相信,这份勇毅奋进的力量将伴随着我,激励我不敢躺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努力奋斗。

作家简介:
谢岳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潮博智库专家、客座教授。著有文学著作《南粤之剑》《爱的呢喃》《丹青情缘》《文化不是装饰品》《商海涛声》《母校忆事》《走进潮州沙溪》《第一次握手:中共三大及国共合作的形成始末》等8部,影视文学剧本《瓮城风云》《六祖传奇》(与人合作)等3部;其他专著《教你不花冤枉钱》《五分钟法律通丛书》《精明消费160招》《岭南乡村记忆丛书》等13部。长篇纪实文学《南粤之剑》(合作)获两项国家级图书奖,并有多篇作品被选编入书。连续两次作为作家代表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和广东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