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我在贞元中学上学后,最难忘的大事有三件。
第一件,经常参加支农劳动。一到农活比较忙时,或是公社里有什么公益劳动,都跑到学校里来求援,我们就停课去参加劳动。学校建在颜西庄大队的地盘,给西沟、颜家两个村干的活比较多,而且这两个村从来没有给学生管过饭,都是学生从家里吃完饭到学校集合后下地干活。好像给韩店上堡干了几次活,也没有吃过饭。到其他离学校较远的村庄干农活,到了吃午饭时间,每家安排几个学生去吃饭。记得干过活的村庄有马凤台的马家、凤阳坡,宋家、丁家、刘家,还去过北庄,这些村子都给我们管过饭。还在贞元公社的苗圃插白杨树枝条。其实,大家最爱去干活的地方是贞元农场(望人腰村对面)。在村庄劳动,净让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娃干很重的体力活,而农场只让大家干点技术活,如给玉米授粉,或者杂交麦子制种(把麦穗壳小心掰开,用镊子夹出原先的花芯,把另外的花芯放进去,一个穗弄完后,用纸袋套起来),都是些比较轻松的精细活,不用出太大力气。再者,农场吃得好,管三顿饭,早晚米汤稀饭纯麦面大蒸馍,午饭常吃干拌面,菜里油水也大,都是家里吃不到的。

第二件事,贞元中学迁校。原先的校址偏西,学校西隔壁的村子就是代家公社了。1976年春我们上到初二时,贞元中学开始办高中了,校长换成了王峰老师,副校长是王周耀老师。在两位校长的筹划和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迁校工程,全体师生都参加了迁校劳动。整个迁校劳动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全校停课两周,集中劳动。主要是把老学校拆下来的砖瓦木料甚至土坯,由同学们拉着架子车,一车一车的拉到新校址卸下来,堆整齐。新旧校址之间来回有十里路,每个上午三个人一个架子车,拉车来回跑两趟,大家集中干了两个星期,终于搬完了。二是当小工,帮忙盖新房子建设新校区。由于迁校资金紧张,只请工匠,没有小工,我们这些学生就当了小工。全校七个班,一周七天,每天一个班的学生去参加建校劳动当小工,和水泥、挑水、搬砖、抬木头等,主要给匠人师傅打下手。通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迁校劳动,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第三件事,毛主席逝世。我清楚地记得1976年9月9日下午刚上课,老师派我们班几个同学到操场东南角老师灶房前去劳动。那天是捡麦子里的小土块小石块,准备去磨面。我们五六个同学,把小麦从大口袋里给簸箕上倒出来一点,认真捡完,再倒进另一个干净的空口袋里。同学们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开玩笑,还有打打闹闹的。突然间,学校的大喇叭开起了,应该是下午上课不久,怎么喇叭响了,我们停下手里的活,也不再打闹,认真听广播说啥呢,突然听到悲痛低沉的哀乐声。1976年的那一年太不平凡了。元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去世,都播放过哀乐,现在又突然播放哀乐,会是谁?播音员低沉的声音宣读:《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大家屏住呼吸,安安静静地听着,喇叭里传来了: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啊,是毛主席逝世了!我们从小都喊毛主席,小学第一课就是“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只知道毛主席,毛泽东名字前面那一段话,虽然我们大家听到了,但是真的还不知道说的到底是谁呢,直到说出了名字,我们才知道是毛主席呀!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个事是真的,同学们谁都不敢讲话了,安安静静地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全文听完,顿时觉得天快要塌了……—文中图片均由贞元中学校友友情提供—
李全通:武功贞元人,1963年3月8日生,中共党员,高校教授。1979年9月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本科,后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先后在西北大学外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俄语;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发动机系访问学者。2023年空军工程大学大校教授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