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起始
-----《道德经》启示录之六十三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63章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63章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搅扰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凡是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部分做起;因此,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很少有能够兑现的,必然会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势必会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把它看得很难,所以反而没有困难了。
思绪流萤: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说天下的难事,都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先从细微的部分做起;本文述及的“起始”,意在探讨人生无数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开始之蕴。
“起始”,本义指某件事或某种行为的开始;如“莫高窟的开凿起始于魏晋南北朝”;叶圣陶 《与佩弦》:“我起始懊悔平时没有查问自己,究竟要向你细谈些什么”;沈从文 《新湘行记》:“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起始,是人或事每时、每天、每年重新开始的时间计算节点,而每个人每日都在“告别昨天、过好今天、准备明天”的三岔口,感受着时光恍若指尖的一抹微凉,悄悄地翻阅着四季葱茏的岁月,跌宕起伏在冷热的清欢或落寂里,回首着得到、失去、迷茫、困顿、淡定和从容……挥挥手,告别过去;微微笑,拥抱今天;眨眨眼,看清明天。
初生时,人“哇哇”地哭着降临,代表着迎接人生,受苦的开始;于是,开始步入旅程,经历了天真年少的童年,度过了千万历练的中年,步入了苦尽甘来的老年……年少时,如奔腾的野马,只知奔跑;中年时,如沉重的乌龟,徒步求稳地品尝着辛酸;年老时,如傲世的山羊,瞭望人间百态的垂帘……人生是一张纯净的纸,调好色,拿起笔,可以绘出多彩的画;人生是一首歌,人间的悲欢离合,可以谱出壮美或凄美的乐章;人生是一条崎岖的山路,一路景色入眼,好坏皆是财富……路上,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而平凡的人生,从呱呱坠地到十年寒窗,再到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次次不如意的跌倒再爬起,磨光了激情,依然前行,才知“万事有难易,当先从容易做起;小事做不好,就莫谈大事担当”。
人生似一江春水,冰雪是前身,聚集着许多涓涓细流,形成一股股有力的洪涛,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走了河沙泥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着,最后到达成功的大海……从起点开始奋斗,尽管岁月不会亏待努力的人,纵然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时间亦会抚平所有的伤痛,更会把流下的泪水风干,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都是人起始至终点的历程,一步一个脚印,一半努力,一半随缘,有高山、低谷和平坦,也有泥泞,顺境抓住机会,稳步前行;逆境寻求破局,如蚕破茧,如月破云。苏东坡才华横溢,年少成名,却仕途不顺,经历“乌台诗案”,虽死里逃生,却一贬再贬,可他却是一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依旧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可谓无数的挫折与痛苦,融化成了一首首名垂千古的诗句,抚慰了自己,鼓舞了后人……亦是仕途失意,吟诗补偿的圆满?!
也许,人生是所有的失去,都会换一种方式归来;也许学会释然,过好眼前,多一点诚恳,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则;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任性;多一点欣赏,少一点诋毁……亦是新的开始;晚风清凉,今天即将过去,灯光下慢慢梳理白天的成败得失,计划着明天还要做的事情从哪开始;抬头看到星光,想做一个安静平和的人,如盛夏的清荷,在属于自己的花季里优雅绽放;或做一个勇敢豁达的人,像溪流奔向大海,不退缩,不放弃,不回头……又一个旭日升起,自己自问着,如有品德,就去付诸真诚、厚道、善良;如有规矩,就操行方圆、礼貌、爱心;如有用途,就带给别人见识、愉快、价值,倾听别人的想法……久而久之,一直的努力就会渐成能量,遂成气场,累成基业;这番愿望,则须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人可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也没人可以代替另一个人而活,不管之前受了多少的苦和有多少不公平的待遇,唯一能为生命负责的,只有自己,痛苦还是快乐,都是自己的选择,与任何人无关;所以,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对一切的发生负起自己的责任;从起始到终点,每一步都是输入程序,每一个节点如何复盘,就涉及到每一个目标的设计与攻破。
人生自小自律,培养自己的品格和意志,长大后就会具有坚如磐石的风骨和魅力。比如,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政府总理达26年,被称为世界上连续任职最久的领导人;他的领导和人格魅力,与他小时侯的自律勤奋分不开;小时候,每当鸡鸣叫三遍过后,周家的花园里,就会传出周恩来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且读着自问:“每一粒米的得来,到底有多辛苦呢?”于是,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爱提问的精神状态,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水稻结籽去壳的米粒,而稻子长在有水的地里,身上有一层硬硬的黄壳,需要农民春天育秧、插秧、施肥、管理,到秋天收割,再运到谷场脱谷和粉碎机脱壳,才可以洗净做成白花花的米饭”;周恩来听后感叹道:“哦,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是不容易啊”;从此,周恩来更加激励自己勤奋学习,还坚持每天风雨不误地练一百个书法大字;这些周而复始的勤奋小事,养成了周恩来矢志不移的做人意志,在日后历经磨难的人生中,始终持有了光彩照人的品格。
自幼自励,持续坚持,必有缩成。比如,西汉的董仲舒,自小专心读书,孜孜不倦,虽然书房后边有一个花园,但专心读书的他,却三年无时间进园观赏一眼,正是这种起始如一的研学精神,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再如,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这便是驱寒读书的自我激励,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一次人生的起始失败,不等于人生持续失败,关键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找到合适的人生爆破点,就可大展风采。比如,古时有个叫樊若水的人,本想在南唐科举考试中当上官,报效国家,结果却没有考取;于是,他发挥了自己可以精确测量出长江宽度的技能,借此投靠了赵匡胤,使宋朝军队一夜之间在长江上修起了一座浮桥,把南唐攻破了;这就是一个落榜生另觅出路的厉害之处,他原本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可皇帝选不中他,他就去投靠别人,结果人生有了出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次机会失败,不等于自己永远失败,关键看自己凭什么生存和从哪里进行人生起始的转弯?
人生也是战略与细节并重,重视人生规划,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自己的品格,磨炼自己的意志,日后才会在漫长的人生发展中,雨浇不腐、风吹不倒,且会在一次次挫折后的起始中,走向崭新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