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载知青梦·图展绘华章
丁再献联记
天 琮

秋风微凉,却挡不住心中沸腾的热情,十月的泉城公园牡丹广场,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历时五十五年的知青岁月,在光影交错中山东知青大型图片展缓缓铺开,如一部壮丽史诗,震撼人心。

自六月伊始,济南老知青慧男郭德茂会长和他的战友们便肩负重任,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大型图片展的筹备工作中。从搜集整理照片到排版设计,再到印刷装帧,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无数的日与夜,汗水与智慧。历时夏秋两季,终于在金秋时节,这份沉甸甸的记忆结晶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展期间,我曾陪同著名文化学者、东夷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书法家、兵团一师师部老战士丁再献先生观看了此次图展。丁再献先生集东夷骨刻文字赠郭德茂会长的楹联称赞道:“干事无图神自若,兴兵有智气方如。”这句朴实无华的言语简洁而深刻,说的是这些老知青兵团战友们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他们依然精神饱满,无私奉献,不计报酬,自愿参加;知青兵团战友们能文能武,不负韶华。丁再献先生的楹联,短短十四字概括了成功做事与有效领导两大方面的关键要素,为确保目标得以实现,展现出组织者运筹帷幄的组织力,准确的写出了一代老知青兵团战士们精神面貌。

此次展览规模空前,覆盖全国各地知青组织,汇集了支边青年、下乡插队的勇士,以及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昔日战友们的一段段珍贵影像。它们不仅见证了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更铭刻着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是对知青精神最深刻的诠释。

山东知青史册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图片展示,而是对半个世纪以来知青生涯的全面回顾,对后知青时代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声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堪称历史罕见,对于步入暮年的知青们来说,这或许是最后一次集体的缅怀与致敬。岁月虽已苍老,但记忆永不褪色。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宁波知青天幕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中国知青天幕项目建设执行委员会,以及济南“考试大师”等团队的支持与奉献。
慧男郭德茂会长,这位项目的灵魂人物,用一笔不小的投入,借助前沿的AⅠ技术和金箔卡片,将十万字的个人故事与五十余张历史照片永久定格,使之成为天空之星的一部分,可供后世子孙追溯往昔,铭记前辈足迹。

展会期间,人流络绎不绝,既有白发苍苍的知青,也有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几十年未见的战友在此重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泪水与笑容交织,共同诉说着那一段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用拥抱传递温暖,用热泪表达感慨,用镜头留下永恒。
当晨曦轻抚泉城,万道金辉倾泻于济南泉城公园的牡丹广场之上,2024年10月12日这一天,注定将成为山东知青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山东知青大型图片展缓缓落下帷幕,一场视觉与情感交融的文化盛宴,不仅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更凝聚了深厚的情谊与共同的回忆。
是日,阳光明媚,天公作美,仿佛大自然也在以最美的姿态,见证这场盛会。来自四面八方的知青朋友们纷至沓来,他们或驻足观赏,沉浸在一幅幅定格岁月的图片中;或热情交流,彼此分享着往昔的青春故事。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而温馨。知青们不仅加深了对自身经历的理解与感悟,更通过此次展览,搭建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当蔚蓝的天穹成为舞台,一群特殊的舞者悄然登场。正当知青们沉浸在不舍与回味交织的情绪中,突然,一阵低沉的轰鸣打破了宁静,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那是无人机正优雅地盘旋而至,逐渐接近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它们的到来,就像一声号令,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将闭幕式的尾声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只见,随着无人机缓缓掠过人群上方,一片沸腾的海洋骤然翻腾起来。知青们,无论年龄大小,此刻全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各自手中的旗帜与标语,那些代表着家乡、团体荣誉与个人梦想的标识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指引着归途的方向。
在山东知青大型图片展的璀璨舞台上,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接连上演,其中最为触动人心的,莫过于知青们为共建“知青天幕”项目慷慨解囊的瞬间。这是一个关于信念、团结与奉献的故事,书写着知青一代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执着追求。
当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斑驳陆离地洒落在图片展区,一群熟悉的面孔聚集在募捐台前,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渴望。这些曾经历过艰苦岁月磨砺的知青们,如今再次聚首,不仅是为了追忆往事,同时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建立属于知青群体的线上家园---知青天幕。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承载记忆与希望的灯塔。
几天来捐赠未曾间断,闭幕式当天现场气氛更是达到了顶峰。知青们争先恐后地走上前来,募捐上属于自己的一份,成为知青天幕的共建者。每一份捐款,都饱含着知青对项目的深切祝福与期待。
此时,于维龙总裁,这位一直致力于知青事业发展的领导者,走到捐款者中间,亲手为他们佩戴象征荣誉的红花,并颁发勋章,以此表彰他们的无私奉献。每一朵红花,都是对他们勇气与决心的认可;每一枚勋章,都闪耀着知青精神的光芒。他们知道,自己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构建一个实体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为知青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这份独特的记忆得以世代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众多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于维龙团队以知青为中心,倾力打造的“知青天幕”平台,不仅为知青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舞台,更彰显了对这一代人历史价值的崇高敬意。团队成员们,尤其是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与参与,展现了新一代对前辈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令人感动。
在此,特别鸣谢陈志忠会长,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专业指导与悉心策划,确保了每一步都精准到位。全国各地知青代表的积极响应与全情投入,使得本次图片展内容丰富多彩,意义非凡。中国知青书画院院长唐勇亲临现场,以及武汉张红不远千里赶来参会,充分体现了知青之间深厚的情感连结与互相支持。

闭幕式的精彩呈现,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知青艺术家与文艺工作者。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战友艺术团团长陈国栋及其团队,以饱满的热情与精湛的艺术表现,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李建国战友率领的退休人员英雄山艺术团队,更是以一首激昂的电吹管乐章,向全体参与者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将活动推向高潮。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山东知青图片展闭幕式圆满结束。这场闭幕式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完美总结,更是对新一代传承与发扬知青文化的殷切期望。
一个知青的故事或许只是个故事,但百万知青的故事却是历史。知青一代人,他们的青春与奉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知青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五十五载知青情,一朝聚首忆芳华。这不仅是一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更是一次精神家园的重建,一次历史记忆的唤醒。愿这份厚重的知青文化得以延续,让后人从中汲取力量,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写于2024年10月12日/甲辰九月初十晚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