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品孔祥月先生篆刻艺术之美”
文章作者王贵来与孔祥月老师合影
与孔祥月先生相识多年,我深感其在书法篆刻领域的造诣深厚,造诣非凡。其篆刻作品如繁星璀璨,每一方印章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孔祥月先生自幼受家庭影响,钟情于写字、刻石,后得祖辈及多位名家指点,深耕于书法篆刻艺术领域三十余载,逐渐形成了个人古拙朴实、险中求稳、舒朗大方的风格。今有幸品鉴其四十六方印章,实乃艺术之盛宴。
1 萧然一室
先观“萧然一室”,此印布局疏密得当,笔画苍劲有力,颇有吴昌硕之雄浑大气。吴昌硕的篆刻以石鼓文为基础,强调线条的厚重与古朴,孔祥月先生此印在笔画的处理上,深得其精髓,线条粗而不臃,细而不弱,尽显古朴之韵味。
2 春煦度风樯
“春煦度风樯”则展现出一种灵动之美,宛如邓石如的风格。邓石如的篆刻强调“印从书出”,注重篆书的书写性。此印的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春风拂过船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 观山壑
“观山壑”这方印,布局奇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禁让人联想到齐白石的篆刻。齐白石的印章常打破常规,以独特的构图和刀法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孔祥月先生此印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可谓是险中求胜,妙趣横生。
4 水墨云山
“水墨云山”四字,印文的排列错落有致,刀法细腻,宛如赵之谦的作品。赵之谦的篆刻将皖浙两派之长融会贯通,注重笔画的质感和细节。此印在细节之处处理得极为精妙,墨韵在石间流淌,云山在刀下浮现。
5 处厚
“处厚”二字,简约而不简单,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其风格类似于黄牧甫的篆刻,黄牧甫的印风平正光洁,寓巧于拙。孔祥月先生此印以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布局,传达出一种沉稳、厚重的气息。
6 石癖
再看“石癖”,这方印刀法刚猛,气势豪迈,颇有吴让之的风范。吴让之的篆刻婉转流畅,富有动感。此印的线条犹如龙飞凤舞,充满了激情与张力。
7 大观
“大观”一印,大气磅礴,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仿佛能看到秦汉印的影子。秦汉印是篆刻艺术的源头,其简洁、质朴、大气的风格影响深远。孔祥月先生此印在继承秦汉印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使印章既有古朴之韵,又有现代之美。
8 云梦
“云梦”二字,笔画婉转,意境优美,宛如徐三庚的作品。徐三庚的篆刻以婀娜多姿的线条著称,此印的线条如行云流水,如梦如幻,让人陶醉其中。
9 竹杖芒鞋
“竹杖芒鞋”则体现了一种洒脱自在的心境,其风格与来楚生的篆刻有相似之处。来楚生的印章古朴自然,富有情趣。此印在布局和刀法上都显得随性而不拘束,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艺术境界。
10 云屋日醉
“云屋日醉”四字,线条流畅,疏密有致,颇有陈巨来的韵味。陈巨来的篆刻以精致典雅著称,此印在细节的处理上极为细腻,展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11 苍山野事
“苍山野事”这方印,刀法粗犷,富有野趣,让人联想到赵古泥的作品。赵古泥的篆刻风格豪放泼辣,此印以其独特的刀法和布局,展现出苍山原野的苍茫与神秘。
12 瘦如鹤
“瘦如鹤”三字,线条修长,形态优美,宛如韩登安的作品。韩登安的篆刻以工稳见长,此印的线条规整而不失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13 云起处
“云起处”这方印,布局巧妙,虚实相生,颇有钱瘦铁的风格。钱瘦铁的篆刻在章法上独具匠心,此印通过巧妙的虚实处理,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的意境。
14 若出其里
“若出其里”四字,笔画刚健,气势恢宏,仿佛能看到黄宾虹的篆刻风采。黄宾虹的篆刻强调笔墨韵味,此印的线条犹如笔墨在纸上挥洒,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15 日月之行
“日月之行”则展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其风格类似于王福庵的篆刻。王福庵的印章工整端庄,此印以严谨的布局和规整的笔画,传达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感。
16 秋风萧瑟
“秋风萧瑟”四字,刀法凌厉,笔意纵横,颇有沙孟海的气势。沙孟海的篆刻以雄浑壮阔著称,此印在刀法的运用上大胆豪放,展现出秋风扫落叶般的萧瑟之景。
17 汉瓦砚屋
“汉瓦砚屋”这方印,古朴典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珍宝。其风格类似于陈介祺的作品,陈介祺的篆刻注重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和借鉴,此印在造型和韵味上都体现了对古代瓦当的传承与创新。
18 山鬼出没处
“山鬼出没处”,印文充满神秘色彩,布局奇特,令人联想到吴大澂的篆刻。吴大澂的印章古朴雄浑,此印以独特的构图和苍劲的刀法,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19 数点家山常在眼
“数点家山常在眼”,这方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恰似乔大壮的作品。乔大壮的篆刻富有诗意,此印通过巧妙的文字组合和细腻的刀法,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0 野樵
“野樵”二字,简约而富有张力,犹如丁敬的篆刻。丁敬的印风质朴古拙,此印在笔画的处理上简洁明快,展现出一种质朴的山野之趣。
21 妙取自然
“妙取自然”四字,布局自然,刀法流畅,颇有赵之琛的韵味。赵之琛的篆刻清新自然,此印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2 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方印,线条优美,情感细腻,宛如吴熙载的作品。吴熙载的篆刻婉转流畅,此印以其柔和的线条和温馨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与岁月的变迁。
23 合家欢
“合家欢”三字,充满了喜庆与祥和的氛围,其风格类似于胡钁的篆刻。胡钁的印章生动有趣,此印在布局和刀法上都显得活泼欢快,传递出家庭的幸福与美满。
24 离古人不远
“离古人不远”这方印,体现了孔祥月先生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其风格与邓散木的篆刻有相似之处。邓散木的篆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此印以古朴的韵味和现代的审美观念,展现了对古人的敬仰与追随。
25 云烟入画
“云烟入画”四字,意境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仿佛能看到林皋的篆刻风采。林皋的篆刻以秀逸著称,此印的线条轻盈优美,如云烟般缥缈,充满了诗意。
26 伴月石
“伴月石”这方印,简洁而富有诗意,其风格类似于汪关的作品。汪关的篆刻工整典雅,此印在简洁的布局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月光下石头的宁静与美好。
27 琴乡
“琴乡”二字,笔画婉转,韵味悠长,恰似巴慰祖的篆刻。巴慰祖的印章精致细腻,此印以其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展现出琴乡的优雅与宁静。
28 断云
“断云”这方印,刀法凌厉,气势非凡,颇有苏宣的风范。苏宣的篆刻豪放大气,此印以其刚猛的刀法和独特的布局,展现出断云的壮美与力量。
29 观其变
“观其变”三字,布局巧妙,富有哲理,宛如朱简的作品。朱简的篆刻注重个性表达,此印在文字的排列和刀法的运用上都独具匠心,展现出对世事变化的洞察与思考。
30 朝夕水墨
“朝夕水墨”四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其风格类似于何震的篆刻。何震的印章古朴自然,此印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生动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水墨世界的美妙与惬意。
31 散怀
“散怀”二字,简约而洒脱,犹如董洵的篆刻。董洵的印风自然随意,此印在笔画的处理上不拘一格,展现出一种豁达开朗的心境。
32 风松含曲而下
“风松含曲而下”这方印,意境深远,刀法细腻,不禁让人联想到蒋仁的作品。蒋仁的篆刻注重情感的表达,此印通过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构图,传达出风松的神韵与姿态。
33 听雪超尘
“听雪超尘”四字,充满了诗意与禅意,其风格类似于奚冈的篆刻。奚冈的印章清新脱俗,此印以其空灵的意境和精湛的刀法,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份宁静与超脱。
34 登危石
“登危石”这方印,线条刚劲,构图险峻,颇有程邃的风格。程邃的篆刻以苍浑古朴著称,此印在表现危石的险峻之时,又蕴含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35 歌以咏志
“歌以咏志”四字,气势豪迈,笔意纵横,仿佛能看到陈豫钟的篆刻风采。陈豫钟的篆刻工整秀丽,此印在严谨的布局中展现出豪迈的气概,令人赞叹不已。
36 幸甚至哉
“幸甚至哉”这方印,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之情,其风格类似于杨澥的作品。杨澥的篆刻刀法娴熟,此印以其流畅的线条和欢快的节奏,传递出幸福的情感。
37 星汉灿烂
“星汉灿烂”四字,布局宏大,气势磅礴,恰似赵叔孺的篆刻。赵叔孺的印章端庄大气,此印以其雄伟的构图和苍劲的笔画,展现出星空的浩瀚与灿烂。
38 若出其中
“若出其中”这方印,线条流畅,意境深邃,宛如钱君匋的作品。钱君匋的篆刻注重形式美与内涵的统一,此印在文字的组合和刀法的运用上都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广阔与神秘。
39 洪波涌起
“洪波涌起”四字,刀法刚猛,气势汹涌,颇有来一石的风范。来一石的篆刻以豪放著称,此印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磅礴的气势,展现出洪波的澎湃与力量。
40 百草丰茂
“百草丰茂”这方印,布局自然,笔画生动,仿佛能看到鞠稚儒的篆刻风采。鞠稚儒的篆刻清新自然,此印在表现百草的繁茂之时,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1 山岛竦峙
“山岛竦峙”四字,结构严谨,线条粗壮,颇有马士达的风格。马士达的篆刻以雄浑大气见长,此印在展现山岛的雄伟之时,又给人以稳定、坚实之感。
42 水何淡淡
“水何淡淡”这方印,线条柔美,韵味悠长,恰似徐庆华的作品。徐庆华的篆刻富有创新精神,此印以其独特的线条和布局,展现出水面的平静与柔和。
43 以观沧海
“以观沧海”四字,大气磅礴,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气概,宛如韩天衡的篆刻。韩天衡的印章注重气势与韵味的结合,此印在展现沧海的壮阔之时,又蕴含着一种深邃的思考。
44 東临碣石
“東临碣石”这方印,古朴凝重,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其风格类似于熊伯齐的作品。熊伯齐的篆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此印在造型和韵味上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45 观滄海
“观滄海”这方印,布局巧妙,刀法精湛,颇有刘一闻的韵味。刘一闻的篆刻清新典雅,此印在表现观海的情景之时,又展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46 黄山归来
“黄山归来”四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留恋之情,其风格类似于石开的篆刻。石开的印章富有个性,此印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刀法,传达出黄山归来的喜悦与感慨。
孔祥月先生的这四十六方印章,宛如一部浓缩的篆刻艺术史,展现了历代名家的风格与特点,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思考。他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了大千世界的无限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孔祥月先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品鉴孔祥月书法艺术:古韵今风,独树一帜
作为孔祥月老师多年的忘年交好友,我王贵来有幸目睹他在书法艺术之路上的不懈探索与辉煌成就。孔祥月老师的书法作品,涵盖了丰富的主题与情感。其中,“清茶品岁月,老酒醉人生”这幅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的佳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笔法令人赞叹不已。观其字,笔画刚柔并济,犹如魏晋风骨,既有王羲之的飘逸洒脱,又具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每个字的结构布局严谨而富有变化,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与人生的醇厚。其用笔之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韵味。
“小酒常醺,多饮不宜”这幅作品,则体现了孔祥月老师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字体洒脱利索,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其笔法细腻入微,宛如赵孟頫的楷书,端庄秀丽中透着灵动之美。笔画之间的呼应与衔接恰到好处,展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感,使人在欣赏之时,既能体会到饮酒的适度之理,又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冈摇梅花影,人入清梦中”这幅书法,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孔祥月老师以豪放的笔触勾勒出梅花影的摇曳多姿和梦境的清幽缥缈。其书法风格颇似苏轼的行书,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墨色的浓淡变化巧妙地营造出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让观者置身于那如梦如幻的情境之中。
“红尘风流骨,南华一卷中”这幅作品,彰显了孔祥月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精神追求。字体刚劲有力,犹如米芾的书法,笔势雄奇,独具个性。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不禁对红尘中的洒脱与超脱有了更深的思考。
“书声来小院,花影入西窗”这幅书法,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的宁静。孔祥月老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小院中书声琅琅、花影摇曳的美好景象。其书法风格近似于文徵明的中楷,清秀典雅,端庄工整。笔画的精细处理和布局的精巧安排,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朗朗书声,看到那花影的摇曳。
而“照顾当下”这幅作品,简洁而有力,体现了孔祥月老师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字体简洁明快,犹如弘一法师的书法,质朴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这种简洁并非简单,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提炼和升华,让人在寥寥数笔中感受到了专注当下的重要性。
孔祥月老师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还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在他的笔下,书法不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精神的寄托。其书法风格兼具欧阳中石的大气与沉稳,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与历代名家相比,孔祥月老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他汲取了王羲之的灵动、颜真卿的雄浑、赵孟頫的秀丽、苏轼的豪放、米芾的雄奇、文徵明的典雅以及弘一法师的质朴, 将这些名家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使其在当代书法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孔祥月老师能够坚守书法艺术的净土,用心去书写每一个字,用情去表达每一种意境,实在难能可贵。他的书法作品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慰藉。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孔祥月老师将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