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120年前觉醒的读书人
作者:张铭玉
今年,2024年,湖北省第一个民主革命的组织“科学补习所”,在120年前破土而出。这个“科学补习所”的诞生,首先是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启蒙,其次是,在湖北省有了一群觉醒的年轻读书人!他们要救国、要推翻满清政府,建一个国富民强的中国。在吴禄贞的带领下走上救国的道路:
一部分湖北觉醒的年轻读书人,被派去欧洲留学。他们与孙中山先生深入探讨,讨论革命依靠什么人?团结什么人?讨论三天的结果,孙中山先生表达了今后“要发展革命势力于留学界,留学生之献身革命者,分途做领导者。”成立了“欧洲同盟会”,加入的全部是湖北年轻读书人,为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提供了模版!
另一部分湖北觉醒的年轻读书人,成立“科学补习所”。经过此后7年的腥风血雨,在1911年,湖北一举取得武昌首义胜利。
咦噓!弹指一灰间,那群120年前觉醒的读书人都作古了!
谨以此祭奠!
吴禄贞加入兴中会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现在广东中山市。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时常向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有了崇拜。1883至1885年,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
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24日,28岁的孙中山到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他的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她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兴中会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吴禄贞,1880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云梦县。少怀壮志,勤奋聪敏,尚侠喜武。16岁毅然投入湖北工程营当兵。由湖广总督张之洞选送去日本留学。
20岁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骑兵科学习,成为中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日本读书时,亲眼看到日本短期发展成为强国,经他研究,竟然是日本用甲午战后中国的巨额赔款,实现这个飞跃。清政府有这笔钱,为什么不能用于中国成为强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哪能不令人汗颜!即立下救国救民的志愿。在日本学习时,吴禄贞结识了孙中山,并与革命党人频繁接触,秘密加入了兴中会。
汉口自立军
唐才常,1867年生,湖南浏阳人。27岁肄业于武昌两湖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失败。逃往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
1899年,吴禄贞、毕永年、傅慈祥、戢翼翚等人奉孙中山之命与唐才常等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义。1900年初,唐才常受康有为指示,以勤王作号召,策划在长江流域筹建武装。
在联络会党的基础上,唐才常组织了自立军,参加的人有10万多。自任总司令,总机关设在汉口。孙中山、康有为协商,由康有为准备起义款项;孙中山派吴禄贞秘密回国,从军事上帮唐才常谋划,制定了自立军五路武装同时起义计划。
确定七月十五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义。不料康有为许诺的汇款迟迟未到,起义时间一再延期、最后定于二十九日。吴禄贞到安徽协助秦力山指挥前军,没有得到起义时间变动消息,在安徽大通按时发动了起义,而其他四路未动,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吴禄贞返回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继续复学。
七月二十七日晚,汉口总机关被破获,唐才常与林圭、傅慈祥、田邦璇等12人被捕。于七月二十八日夜被杀于武昌大朝街紫阳湖畔。临刑前,唐才常有诗“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同时遇难的共有十一人,唐才常首级悬在武昌汉阳门,年仅33岁。
一代能臣张之洞
1901年冬吴禄贞学成毕业,成为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从日本毕业归国后,张之洞惜才,任命吴禄贞在军队里任职,兼任武备学堂教习、会办。他将武昌水陆街13号寓所作为秘密聚会地点,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
彼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主要办了三件大事:
大力兴办新式工业。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大小工厂10个……。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除装备了武昌首义时扩编的上万士兵、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许多士兵配备的就是“汉阳造”!
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等。
由此湖北经济国内有名,吸引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客商来到武汉,继称呼上海为“大上海”之后,“大武汉”的名头传遍海内。至今,说到能在城市名前冠个“大”字的,仍然只有“大上海”、“大武汉”。
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在湖北创办有两湖书院、经心书院,又设立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等;还大量派遣学生到日本留学。
他十分注意训练新式军队。1898年,张之洞选派湖北学生20名前往日本学习军事。1901年清廷命令各省将旧军淘汰,精选分编为新军,一律学习新式枪炮、战法。为此,张之洞将湖北原有的武恺军、武防军、武建军等旧式军队正式改编为湖北常备军左、右两翼,1904年两翼改为两镇(相当于师),分由张彪、黎元洪任统领。先后开办了武备学堂、武高等学堂、陆军测绘学堂等军事学堂和许多训练班,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安置在新军各级岗位上。
张之洞知道,改编的旧军队成员文化水平还一时难以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决定新军接受投笔从戎的读书人。
湖北训练新军成果斐然。1906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举行秋操,调新军办得有名气的北洋袁世凯和湖北张之洞训练的新军举行南北新军的大演习。最终,对两军的评价是:北洋新军“以勇气胜”,湖北新军“以学问胜”。
这时,湖北及湖北临近省的读书人涌向武汉。家境富裕的在武汉开阔眼界后出国留学;家境略差的到各学堂深造;家境贫困的投入新军。
吴禄贞注意到学生、士兵成员中一定有有志于革命者、秘密地翻印陈天华等人的《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刊,在学堂和军队中散发。由于吴禄贞等人的积极努力,“秀才当兵”在湖北蔚然成风,极大地改变了湖北新军的成分,有力地提高了军队文化素质,为日后湖北新军成为武昌首义的主力奠定了基础。正如参加湖北革命的张难先所说,“湖北革命之基,实于此植之也。”
觉醒读书人汇聚武昌花园山
湖北京山人李步青,号廉方,1880年生。1903年3月,23岁由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肄业回国。在武昌花园山天主堂附近孙森茂花园租赁一个住所。
1903年,武昌学生响应上海学生拒俄,在曾公祠举行拒俄集会,有几百人参加。朱和中的演说最激烈,讲到最激烈时,手中折扇拍成碎片。吴禄贞听后拍他后背说:“请到我家一谈。”当晚与演说也激烈的吕大森去吴禄贞家聚谈。他们三人谈到天明。
吴禄贞曾忧虑“只有言论而无组织”。他们提到在武汉应有一个志同道合同志经常探讨革命的地方。事后,李步青建议就在花园山他的家聚会。
在花园山,他们探讨革命,成立了湖北地区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后人称为“武昌花园山机关”。“花园山机关”的诞生是湖北早期革命运动的新起点,它标志着湖北民主革命进入了初级形态的有组织地进行实际活动的阶段。【1】
参加花园山探讨革命的,是湖北的一批觉醒的革命知识分子。
朱和中,1881年生,湖北建始人。此时22岁。
吕大森,1881年生,字槐庭,号怀天,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此时22岁。
胡秉柯,字质斋,1882年生,湖北潜江人。此时22岁。
魏宸组,字注东,1885年生,湖北江夏人。此时18岁。
李书城,1882年生,湖北潜江人。此时22岁。
孔庚,字文轩,号雯掀,1884年生,湖北浠水人。此时20岁。
张荣楣,1882年生,湖北省恩施人。此时22岁。
刘成禺,1876年生,字禺生,笔名壮夫、汉公、刘汉,湖北省武昌人。此时27岁。1903年加入兴中会。
耿觐文,字伯钊,湖北安陆人,生于1885年。此时18岁。1906年加入同盟会,
万声扬,亦名午亭,字武定,生于1878年。湖北枝江人。此时25岁。与刘成禺、李书城等主编《湖北学生界》。1905年加入同盟会。
时功璧,字伯弼,时象晋的长子,生于1875年。湖北枝江人。此时28岁。
时功玖,字季友。生于1879年。此时24岁。1905年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第一任会长。
……
端方代理湖广总督。对于革命知识分子,虽说也怕革命在湖北成功时,有人讥诮他是亡国大夫,但更害怕在革命还未成功时,在湖北杀革命知识分子,会有人骂他诛杀读书人;更不愿“兴大狱以重己过”。这时,他已经听到花园山的风声,梁鼎芬收买一个读书人混入,对他们的活动有深入了解,知道谁最为激烈,谁还平和。
一九零四年初,端方、梁鼎芬商议,对这些年轻人采取不抓不杀、而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不让有革命思想的青年留在国内,分别派出国留学以瓦解其团体、消磨其意志的办法。激烈的派到欧洲几国,平和的派到日本。
刘成禺,端方给银二千两,让他以自费名义独自去美国。
朱和中、周泽春去德国;
贺子才、胡秉柯、魏宸组、史 青等去比利时;
李书城、时功玖、吴炳枞、匡一、张轸等人相继被派往日本留学;
……
留在武昌的“花园山机关”成员所剩不多。1904年,吴禄贞接到清政府调他入京,去练兵处的电报,遂与留下来的成员商讨对策。留下来的成员已意识到:“花园山机关”已引起当局注意,不易维持下去。于是他们决定:“将花园山机关撒销,以免惹人注意。”【1】
觉醒的读书人创建“科学补习所”
就在吴禄贞调去北京练兵处、“花园山机关”撒销前,有一个人目睹甲午、庚子两次大事、受太平天国遗将影响,决定投身反清救国。
一九零三年夏,张难先在朋友家遇到刚从香港回来的刘彤轩先生,刘彤轩先生很喜欢张难先。一天,刘彤轩请张难先等三人吃饭。在席间,张难先请刘彤轩先生讲他当年响应太平天国余部遵王赖文光的号召,密谋在沔阳起兵的往事。提起这一段往事,刘彤轩先生顿时神采飞扬,目光炯炯,讲述时滔滔如悬河。到兴奋时,竟高声朗诵他们所作的讨满清檄文。
张难先被他们愤慨清廷腐败、外人侵略,起而造反的气概倾倒;在南京已经沦陷、太平天国革命处于低潮时,疾风知劲草的品德感动。在席间,张难先大喊“真豪杰之士也!”
刘彤轩先生时时传授反满革命思想,殷切希望年青的张难先能够不负他的期望,恳切叮咛说:“我看你沉酣于旧书籍之中,劝你以后应当多读新书新报,多了解当前的时势,千万不要沉溺在故纸堆中。当前国事方殷,需要你们做的事很多,你去吧,仔细为国家做事。”
一九零四年三月,元宵节刚过,张难先离家去武昌,想广结有新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共谋救国。
在武昌,张难先认识了胡瑛。胡瑛参加黄兴组织的革命团体,官府要抓捕他。为了躲避风潮,带着黄兴的书信来武昌藏匿在吴禄贞家。
张难先、吴禄贞与胡瑛在一起商量如何进行活动。
吴禄贞着重介绍孙中山先生革命理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张难先豁然开朗。这个主张竟比太平天国的主张更好,能掀翻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建一个“合众政府”。至于“合众政府”,听吴禄贞说,是一个国强民富的,多年的梦想。
吴禄贞自然讲到了“花园山机关”;介绍了湖北新军、学堂里有不少读书人,其中不少人有救国之心。遗憾的是,“花园山机关”还没有来得及去新军、学堂扩大活动。
吴禄贞还回忆了他参加唐才常自立军的往事,他们探讨三年前自立军庚子失败的教训。
张难先仔细询问后说:“噫!以革命大业,聚意志错杂者以图之,希有不偾事者!维因此获三大教训:即一、不能专靠会党作主力,二、组织要严密,决不能取便一时,以容纳异党,三、绝对从士兵学生痛下功夫。而不与文武官吏为缘。”
他感慨的是:革命这种大事不能靠会党作主力,会党聚得快,一有风吹草动,散得也快,同时难免有变节坏事;革命与维新的目的不同,维新要勤王,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二者不可能异途同归,绝不能图一时方便联合行动;以现在湖北新军、学堂的状况,应该在他们中痛下功夫,宣传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唤醒他们投身革命。
后来,湖北革命党人始终把握这三种经验,蛰伏近十年,这才有了武昌首义的成功。
他们认为,国家民族危机如此深重,要使中国从危亡中解救出来,必须革命,然而赤手空拳怎能革命。这时正是张之洞组建新军,很想多招收读书人入伍的时候,张难先提出:“这时搞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吴禄贞想到,不久前有“花园山机关”的人到军营宣传革命、散发革命书籍,被长官知道,立即下令抓铺、严惩不待,幸好有人通风,得以逃脱,建议张难先仔细思考安危。张难先考虑后说:“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于是决定去投新军,潜伏于其中,不事声张。
张之洞为保持新军的战斗力,将投入新军的年龄限定在十六岁至二十余岁。张难先年近三十,很难投入新军。有吴禄贞的运作,张难先、胡瑛投入第八镇工程八营。张难先与胡瑛当兵以前,已经有朱元成、雷天壮、陈教懋、毛复旦、陈从新等年轻人先来工程营当兵,张难先与胡瑛就尽心联络他们,并且散发《黄帝魂》、《孙逸仙》、《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等书。饭后休息时,分别约人在军营内坐紫阳湖边沙地上讲有关的故事。
与张难先等先后入新军工程八营的人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由于他们自身的经历,在政治上比较敏感,民族危亡与谋生的不易使他们有革命的要求。但是,新军毕竟是清朝直接掌握的军事力量,当局不会允许士兵转向“造反”,士兵也不会自发地转向革命,他们需要先进分子的宣传与争取。张难先等人能舍弃读书人“好男不当兵”的旧俗;能承受操练的辛苦;能深入基层,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张难先与胡瑛的宣传使朱元成等人能接受他们的革命主张。张难先等人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取得成效。
张难先还在外面与学生联络,张难先的同乡欧阳瑞骅,年青聪明,喜欢谈论时事,在文普通中学读书。张难先常与他来往,建议他在学校运动同学。欧阳瑞骅在张难先的鼓动下,在文普通中学活动,联络有志青年,在同学中散发革命书籍数百本。成立科学补习所时,有四十多名文普通中学学生加入,其中有以后的名人宋教仁。除文普通中学外,还有两湖书院的曹亚伯、武备学堂的吕大森等学校的人。以革命军人为主体,联络革命的知识分子,又一次表明湖北觉醒的年轻人在革命实践中勇于创新。
一九零四年四月,胡瑛和张难先商议说:“现在我们有这麽多志同道合的人,应当成立一个机关作为根据地。”张难先认为是到了成立一个机关时候了。他们向吴禄贞报告这个事情,并提出由吴禄贞出任领袖。吴禄贞念念不忘“只有言论而无组织”的憾事,这次是可以解决,对他们的想法予以支持。这时,已经知道将要调北京练兵处,吴禄贞说明不能出任领袖原因,张难先和胡瑛十分沮丧,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吴禄贞提出,这个结果是张难先一手创出,可以出任的。张难先说,这个职务应该由有名望者出任,而自己由乡下来武昌不过二个月,毫无名望,绝不适宜!几天后,吴禄贞带吕大森来,介绍他在拒俄时的风采。
经同志筹策,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开筹备会,参加的除胡瑛和张难先外,还有工程营的朱元成、陈从新、雷天壮、陈教懋、毛复旦、李胜美等,学界的吕大森、欧阳瑞骅、曹亚伯、康建唐等共十二人。其中工程营八人,占三分之二。共推吕大森起草章程。起草后,由张难先、胡瑛、朱元成、康建唐审查。
一九零四年七月三日, 刘静庵、吕大森、张难先、胡瑛、曹亚伯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设在武昌多宝寺街。吕大森被推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曹亚伯任宣传,时功璧任财政,宋教仁任文书……。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实际是以“革命排满”为宗旨。成员主要是青年学生和新军士兵,着重在新军士兵和低级军官中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
“科学补习所”是湖北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他标志湖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由思想发动阶段进入到组织运作阶段。
一九零四年三月张难先到武昌,仅三个多月就于七月三日成立了湖北省第一个民主革命组织!
除胡瑛和张难先外,当时加入的,有朱子龙(元成)、毛善如(复旦)、陈桂仙(教懋)、雷日轩(天壮)、欧阳季芗(瑞骅)、刘静庵(贞一)、何醉侠(季达)、赵干廷(光华)、李胜美(康建)、陈从新等,全部是年轻人。
吕大森,1881年生,字槐庭,号怀天,土家族,此时22岁。湖北建始人。此时22岁。
刘静庵,又名敬安、敬庵。原名贞一,湖北潜江人。生于1875年。此时28岁。曾任“日知会”总干事。
朱子龙,湖北江陵人。生于1875年,此时28岁。
欧阳瑞骅,湖北沔阳人,生于1879年,此时24岁。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生于1882年4月5日,湖南常德市桃源人。此时22岁。
胡瑛,湖南桃源人,生于1884年。此时20岁。
曹亚伯,湖北兴国人,生于1875年。此时28岁。
何自新,亦名见田,字季达,别号醉侠。黄冈人。生于1881年,此时23岁。
……
依靠会党的教训
1903年,黄兴参加“拒俄义勇队”,不久被派回湖南革命。 1904年2月15日,正式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华兴会准备在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湖南军政官员集中庆祝,麻痹之机,在长沙起义。在湖南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黄兴还沿长江西行,设想联络沿途革命团体响应,无果。到武昌,有宋教仁、胡瑛联络,“科学补习所”欢迎黄兴,听他介绍长沙起义计划、时间。“科学补习所” 决定策应华兴会长沙起义。
“科学补习所”积极准备配合华兴会长沙起义,派吕槐庭、康建唐回恩施,何季达去荆宜,联络会党;宋教仁去长沙,与华兴会黄兴接洽;武高等学堂由刘熙卿负责推动;……“华兴会”支援“科学补习所”起义用的枪支弹药,由胡瑛、王汉去湖口接收运来。
华兴会联络起义的洪江会成员泄密,湖南破案。官府清理缴获的“华兴会”文件时,发觉“科学补习所”与“华兴会”有密切函件往来,上报张之洞。张之洞安排搜查。在湖南案破时,黄兴即以加急密电通报事危,张难先接到密电,立即安排刘静庵销毁有关文件、派人通知各位同志事情变化,注意避祸;随后,冒官府兵弁随时可能来到、被捕风险极高的情形下,张难先与刘静庵冷静、细致坚持销毁有关文件。“科学补习所”全身而退,未遭损失。但“科学补习所”被迫停止活动。
黄兴的华兴会长沙起义流产,黄兴、陈天华等成员去日本;“科学补习所”的胡瑛、宋教仁等成员也去日本。受胡瑛、宋教仁影响,“科学补习所”去日本成员,一般参加华兴会的活动。
欧洲同盟会的功绩
一九零四年,朱和中、贺子才分别接到刘成禺从美国发来电报,说孙中山先生到英国伦敦,囊空如洗、将有绝粮之虑,希望他们竭力接济。朱和中汇去1200马克。贺子才来电说,汇去3000法郎,并邀请先生来欧洲大陆。
二月,孙中山先生到达比利时,史青等人亲往海港城市俄斯当特迎接,孙中山先生来到布鲁塞尔,下榻胡秉柯寓所。先生询问这几个湖北年轻人,你们革命采用什么方法,大家回答:自1903年响应上海学生拒俄以来,这一年,我们发现湖北新军、学堂中读书人多,具有报国想法的不在少数,我们决意更换新军脑筋、开通士子知识。投身革命。先生不以为然说:古人有言:“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军队被严格控制,不可能造反。还是要联络会党。大家将汉口自立军情形报告。……就革命应该依靠谁、团结谁等反复争论三日夜,孙中山先生才说:今后发展革命势力于留学界。留学生之献身革命者,分途做领导者。至于革命起义,先生保留了联络会党的……。深夜,先生提出写宣誓,有人疑惑,朱和中带头宣誓后,众人陆续参加宣誓。一个在欧洲的,由湖北年轻留学生参加的革命团体诞生。后来的文献称她“欧洲同盟会”。
在完成各项事宜后,孙中山先生接受朱和中等人意见,离开欧洲去日本。
中国同盟会成立
“欧洲同盟会”成员,与湖北去日本的“花园山机关”成员联络,请他们准备迎接孙中山先生到日本。1905年7月,孙中山先生抵达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榻榻米房,以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总干事。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
孙中山先生采用欧洲同盟会的认知,重用年轻的觉醒读书人,筹备起义时常联络会党。
埋头苦干
彼时,美国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会长黄吉亭先生在院内为平民读书、阅报,增加知识,办了一个阅报室,命名为日知会。刘静庵常去,与黄吉亭、胡兰亭成为好友。黄吉亭先生调长沙后,胡兰亭接任会长。“科学补习所”被迫停止活动时。刘静庵销毁文件后,到圣公会胡兰亭会长那里暂住,胡兰亭任命刘静庵为日知会司理,管理日知会。刘静庵、张难先商定在教会的阅报室日知会,成立革命组织。满清政府怕洋人、怕教会,平常不会来人干扰;革命组织的名字就叫“日知会”,以掩盖革命性质,继续进行革命。“日知会”还是被破坏,有9名同志被捕,险遭杀害,借助教会力量,逃过劫难。之后,有同志换一个组织的名称继续革命,……多次以更换名称再继续革命,矢志不渝在湖北新军中、学堂中做细致革命工作。到1911年10月,湖北新军直接加入革命组织共进会或文学社的已达2000多人,受其影响的有4000多人,站在清方一边的不足千人!
知道将要起义的革命党人、听说将要发生起义的人共达六千人,竟无一人告密、泄密!这就是新军受到严格训练,接受革命思想后,与会党成员不同的结果!
在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武昌首义一举成功!这决非偶然!
回顾120年前,是觉醒的年轻知识分子奠定了七年后武昌首义的成功。不得不扼腕感叹,不得不祭奠!
【1】“武昌花园山机关”初探 刘建一 李丹阳 古籍 2016年06月11日
【作者简介】
张铭玉,湖北仙桃籍人,张难先先生嫡孙,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辽宁省沈阳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热泵暖通空调协会专家,出版有《张难先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