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行记
文/曹解路
从小家中穷困,且自己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欠缺,固尔很少出游。步入老境,四月份与妻方去了彬县大佛寺。至于附近的乾陵、华山等地,听人说景,也就算游过一样。
十一月九日,有友者邀我到马嵬驿一游,推辞不过,也就去了。
其实六九年因做工,路过马嵬,那时看时,荒草萋萋,孤零零的一个坟堆,使人想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词句。所以瞥了几眼,就匆匆而去。五十多年过去了,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发展经济,地方上对马嵬驿进行了修建。进入大门,墓园正面一座仿古式的献殿。进入庭院,院落中心就是杨贵妃墓。东西北三面回廊立有石碑,碑上是历代名人游览后的感受和题咏。墓前是邵力子先生写的“唐杨氏贵妃之墓”,其后有毛主席手书半部《长恨歌》之巨大石碑。顺阶而上,是新建的太阁真圣景园,中间是一尊汉白玉扬贵妃全身像。
红男缘女,游人如织,大都谈论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故事,有赞叹的,有惋惜的。我有些反胃,心里不舒服。这是爱情吗?一个为所欲为的皇帝,夺走了自己儿子的妻妾,对普通人来说,便是乱伦!若叫大观园的焦大看见,定然要梗着脖子喊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被抹了满嘴的马粪。若在朝堂上如此,早已身首两异了!后宫佳丽三千人,还要夺子之妻。那些穷娃光棍,却因一个寡妇竟然挨竹杠子。这世界真他妈妈的…….
杨贵妃之死,史学家各说各异。
旧唐书记载,杨死于佛堂。白居易诗中写有:“婉转娥眉马前死。” 杜牧:“华清池十三韵”中有“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是身死于乱军中。但刘禹锡的《马嵬行》却认为杨是吞金而死。总之杨贵妃是死了,死于马嵬坡,至于是怎样死的,让史学家考证去吧,他们是有考证癖的。
但还有一说,禁军陈玄礼被杨妃美色所吸引,与高力士合谋,将一侍女顶替杨贵妃,后杨贵妃逃于日本。这只是一个离奇的传说。
对于马嵬之变。文人诗中也各说各别。有骂唐玄宗的,如晚唐诗人罗隐。其诗曰: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與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清人何承燕诗曰:霓裳惊破太怆惶,掩面君王失主张。七夕盟言忘不得,牵牛要骂李三郎。还有林则徐的诗也是怼唐玄宗的。也有骂杨贵妃的,如杜甫骂杨贵妃为妖姬。
同行的朋友,问我有何感想。咱百姓一个,又以食为天,本不管这些事。但到此地,便也是是事非场中人,千年之前的枯骨,也无所顾忌,就直言道:其实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说来只是失去了一个伴眠恣乐的尤物而已。对杨贵妃来说是失也马嵬,成也马嵬。杨贵妃是美的,有李白的诗为证,但如果老死,贵妃就没有这样传奇了,大概也算不了四大美人。人老色退,唐玄宗也不会三千宠爱在一身,早已寻个李贵妃,张贵妃陪眠作乐了。贵妃死时风韵犹浓,所以才有白居易的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或“夜专夜”了。也才有“长生殿”的爱情之类的戏曲。听我说罢,朋友笑了,说:“你是个异端邪说的专家!” 我说:“正本清源”。他笑,我也笑了。
唐未相国郑畋写有一首诗,似乎替唐玄宗开脱,但也有讥讽之意: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当代平民曹解路附庸风雅,替贵妃说几句:
马嵬坡前实可观,
游人不辞路漫漫。
岂真祸水是红颜,
倾国何须怨玉环。
意犹未尽,开首有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那么尾部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篇为《马嵬行记》
2022年12月9日
作者简介:曹解路,1950年10月生,礼泉县药王洞王店寨子村人。2010年从礼泉县人民法院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