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众教育学》“爱与夸”有感。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我常常遇到两种学生:一种目光自信坚定,抬头挺胸;一种自卑怯懦,颔首低眉,说话含糊不清。观察前者,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爱护,而反观后者就是常被忽略的学生。正因为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关心,缺少爱,所以他们才变成这样的性格,现实中像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今天就谈一谈这个话题。
我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名叫小宇,他说话声音很小,推门轻轻的,作业有时完不成,背诵拖沓……我以孟国泰先生说的“以己为师,自行自得”,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我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工整,但我叫到他时,他的眼神无助迷茫怯懦,还有点怀疑。起初,他不敢靠近我。当我和他谈过几次话后,我发现他的说话声音高了,离开时还帮我把门关上,眼睛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他就是被忽略的那个。
我仅仅只是能叫出他的名字,指出他的优点,才让他发现自己原来也有优点, 他做到了“以己为师,自行自得”!他的字写得更好了,老师也能大声叫出他的名字了。他的名字在老师心里是那么的庄严!
他见了我,还会主动向我问好,他的作业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他变得健康快乐起来,因为他收到了我的爱。 真是“亲其师,信其道”呀!
现代科学证明,爱能让人变得更健康。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每个孩子来学校都是为了成长,成长需要吸收爱的养分,需要被关注,被引领,老师就是那个给出关注、做出引领的人。
爱学生,老师有时就得学会等待,等待有的孩子渐渐长大,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孩子本来就属于大气晚成,他们需要唤醒,唤醒他们不断成长,做自己的主人。
边国玺校长曾说,所有的人来学校就是为了成长。因此,学生需要吸取爱的营养,增加成长的底气和权利。在“三标课堂”的引领下,老师要从个体出发,输出爱,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作者:张向英(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