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线里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
走访三都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
虫二
今年5月27日上午,贵州三都高级中学英语老师,水族马尾绣授课教师、水族马尾绣工作室主持人吴永枝,带领来自由广东侨界黄埔创作基地的作家,黄木湾文学公社组成的“用爱心点亮希望之梦”助学行动的成员,前往三都县城的“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参观。
水族马尾绣是三都水乡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尾绣用马尾做原材料,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中间部位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马尾绣制作材料独特,制作手法也是独树一帜,制作好的马尾绣精美绝伦,华丽大方,具有浮雕质感,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彩色浮雕,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水族中流传一个传说: 水族的祖先是骑着马,在马背上翻过千山万水崇山峻岭,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这一方水土定居。由此水族人把马作为对祖先的崇敬,马尾代表祖先的象征符号。将马尾进行特殊处理制成的绣品,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铭记祖先,祈求祖先的护佑。另一方面,水族人喜好养马,赛马,马作为勤劳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延续着这个古老的习俗,在水族宗教仪式中,每当水族男子去世,在出殡的时候,将马同时牵到墓地上,待棺材入土后,杀马祭祀。有些区域的水族认为杀马祭祀,显示男人在家庭地位的尊与贵,就如同马的精神。留下来的马尾毛,也成了水族妇女心中的宝贝,她们采集优质的马尾毛,匠心独到地运用到刺绣上,制成一幅幅精美的马尾绣品,以此表达对男人的思念之情,要把这份爱用刺绣的方式代代相传下去。
水族妇女在马尾绣的刺绣工艺,代代相传,传统的习俗是传女不传男,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把她们对大自然的印象,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针和线以刺绣的方式表达出来做成刺绣。由于水族系北方迁徙而来,仍保留着中原民族养马的习惯,妇女们相信把马尾毛缠在丝线里会赋予绣品神奇的力量。马尾绣技艺的好坏成为传统水族社会评判年青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
马尾绣服饰在水族人心中的地位很重,每逢重大节日或家中有重大喜事,男女老少都要穿着马尾绣服装参加盛会。就女人而言,爱美是所有女性的天性,一个女性如果穿着自己亲自绣制的马尾绣服装,一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二来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就男人而言,年轻的未婚男子身着马尾绣服装,主要是显示自己家族中女性的刺绣传统,已婚的男子则身穿马尾绣服装显示自己妻子的贤能,孩子身穿刺绣服装,除了显示家中女性的刺绣传统外,还凝聚着母亲浓浓的爱。水族女孩在出嫁前几年,一家人都会为她做马尾绣嫁妆忙碌,因为女孩陪嫁的马尾绣制品越多,越能彰显新娘的贤能。小孩降临人世,外婆家就开始为外孙准备马尾绣背带,马尾绣花帽,马尾绣花鞋。在小孩弥月之际送上外婆一家浓浓的祝福。
马尾绣画图的面料一般都选用水族妇女家中自制的纯棉面料,这种面料有一定的厚度,在其上面绣字图案不易变形,与质地较硬的马尾相得益彰,这种民间自制的纯棉面料的染色也是纯人工的,其色素主要是天然马兰草,经过特殊制作而成,主要色彩有淡蓝色或深蓝色,也可以调制出褐色,主要是根据需要来决定色彩的深浅。在布料上绘制刺绣的图案,主要用特制的水银笔来作画,用水银笔作画,其优点是色彩是白色或银色,与蓝色为主的布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这种白色或银色画成的图案是可以洗掉的,方便在刺绣完成后将图案清洗。至于画什么样的图案取决于实际需要和绣娘的喜好,每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马尾绣图案题材范围极为广泛,绣品上除了绣有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图案外,还有龙、凤、麒麟以及太阳等图腾,有的绣品还绣有水族人古老的文字符号,即水书文字。马尾绣品的背带、胸牌、鞋帽,图案以花、鸟、鱼、虫为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又有滋润万物生长的日月星辰,寄托着水族人对自然的的原始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图腾、文字、动植物变形图案、自然物象等集中体现。这些绣纹图案与水族的宗教信仰,风俗等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原始文化,反映水族人对祖先、自然、历史以及生命的无限崇拜,体现水族人最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代表作有长诗、组诗《黄木之湾》、《苍穹下的洱海》、《德庆印象》。
《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多首诗作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