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普通人
甘肃/王枵今
白继珠,男,甘肃合水县店子乡人,出生于农家小院,毕业于天水医专攻读牙科专业,分配就业合水县人民医院工作十多年。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为人善良,谦和,爱助人为乐,脸上的黑点点光芒四射,个性经常笑嘻嘻乐呵呵的。作为口腔科主治大夫,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病症患者,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得真要命,患过牙病的人都深有体会的。他的业务水平很快被同行认可,上到市里领导,下到普通老百姓,纷纷慕名就诊,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治牙“妙手”医生。
一样的工作有不一样的选择,由于他个性耿直,面对工作付出没有认可,还遭受无原则的批评,他选择了辞职。如此果断决绝的决定一般人是没有勇气的,因为这对于农村孩子能考上学,拥有一份正式工作是多么来之不易!辞职后的他要迎接各种挑战和负荷,家人反对,老人不理解,社会的风言风语以及来自不同的压力,还有开诊所的资金从何而来?面对这些他一个人默默的扛,艰难地承受,是男人就要经得起任何风浪和考验。同样的信念,同样的职业,如果坚持上帝一定会打开一扇窗,让那条属于自己内心的路,证明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医术精湛,效果显著。他因为看牙收费低,为人谦和加上医术高超,小县城从北至南,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谁牙疼都知道去找白大夫。找他看牙的群众经常排队,如果亲戚朋友或者左邻右舍牙疼或者换牙等,他能不收费就不收费,还热心的进行复诊。好多熟人感觉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他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病人治疗疾病,缓解和解除他们的痛苦,能看到大家健康,他感觉是开心的,也是幸福的。
爱心奉献,同情弱者。板桥杨洼老张家庭贫困收入微薄,家里有病重的老人,妻子也常年有病,牙疼发炎多少年,有两颗牙直接坏死,如果去看医生换下来最少5000多元,这对收入微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负担,所以他长年忍疼不看,因为牙不好就影响吃饭问题,导致胃不好,消化也不良等等疾病。当白继珠从朋友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让朋友领来免费看、免费换。老张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运气降临他头上,激动他逢人就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提了自家鸡下的蛋上门致谢,拉住白大夫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尊老爱幼,医者仁心。牙疼是个复杂疾病,但通过他针对每一个患者不一样的病情,采取药物控制、或者更换、清洗、填充,消毒等治疗医到病除。各乡镇父老乡亲也慕名前来看牙,其中固城乡王昌寺村敬老院孤寡老人李大爷也来看牙,当他得知是这样的情况时,没收取一分钱免费给老人治牙换牙,把老人牙疾义务治好,送门口还暖暖的给了套清洗牙床的工具,感动的老人热泪盈眶。
感恩父母,点亮真情。有句古话说的好,“一切美德,以孝为先”,他深知在他年幼时父母在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经受各种贫困的折磨和艰辛。孝敬父母,报答父母是他做人的根本,他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关注关心父母身边的小事,从点滴做起,一有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去看望父母,帮他们做饭、洗衣,和父母聊天从不顶撞老人,父母有病去大城市最好的医院就医,领父母去欣赏没有见过的世界和美景,让老人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幸福;一句寒暄,一个行动、一份情怀、让老人拥有健康,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幸福。
重修宗祠,是供奉先祖、供后人祭祀的地方,也是家族的标志,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昭示着家族的精诚团结、传承着古圣先贤未竟的事业,激励后辈子孙踵武前贤,光宗耀祖,其意义非常重要。为此,白继珠发动修建祠堂,开始各处筹备捐款,其间,设计、拆迁、募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智和汗水,祠堂主体、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全部完工,预计最少需要20多万,他发动家族群策群力,为祠堂修建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力。在他带动之下各家各户积极响应集资,捐资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他个人拿出一万元鼎力相助,为重建祠堂敬献他微薄之力。他不但有爱心还有社会公德,乃是整个家族学习的榜样,他在白氏家史上,留下让族人难忘的一页。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虽然他是一名牙医,诚实是为人善良的支撑,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基石,正直是行事的职业核心,不乱收费是从医的准绳。一颗爱心,温暖无比;一份付出,健康伴随,风雨无情人有情,他在医疗领域以一个普通人发出不一样的光,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飞天杂志刊物》、《农村青年》、《新青年》和地方刊物《黄河象》、《秦直道》等平台。
